冻结伤是最轻微和最常见的受冻损伤形式。 症状包括疼痛和苍白以及随后的暴露部位(如脸颊、鼻子、耳朵和手指)麻木。 复温组织会导致知觉和功能恢复,损伤没有进一步恶化。 发生冻结伤表明环境条件恶劣,且足以造成冻伤,因此应采取预防措施。[16]
临床诊断。
冻疮是一种非冻结性寒冷损伤,也被称为冻疮病。该病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由血管对寒冷的异常反应所引发。患者的手指、耳朵、脚趾和鼻子会出现有触痛、瘙痒的发红或发蓝病变。此外,也曾有患者报告大腿和臀部发生冻疮;但是,这些部位发生的冻疮不太常见。通常会在寒冷暴露 12-24 小时之内出现病变,并在 1-3 周后自行消退。
超过一半的病例是特发性冻疮;但是研究发现最高 20% 至 40% 的病例与更令人担忧的疾病具有相关性,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冷凝球蛋白血症、抗磷脂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7]
避免寒冷暴露是预防冻疮的最佳方法。 最好通过干燥和轻微按摩受累部位进行治疗。 损伤部位在复温期间变得更加疼痛。 30°C (86°F) 以上的主动复温可能会导致疼痛感显著增强,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方法。[1]
冻疮需要进行排除性诊断。 临床评价包括全血细胞计数、抗磷脂抗体谱、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冷凝集素、抗核抗体和血清蛋白电泳。 慢性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炎症过程。 组织学检查会显示乳头状皮肤水肿、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血管壁水肿。
战壕足又被称为寒冷浸泡足,是一种由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12 小时至 4 天)所引发的非冻伤性冻伤。 军事人员特别易患此类疾病。
疑似的作用机制是使受累组织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周期发生改变。长时间暴露在接近冰点的温度条件下会导致麻木以及随后的充血,初始损伤后充血可持续长达 3 个月。即使轻微再次受冻(包括接触商用食品冷藏柜或冷冻柜),疼痛也会复发。
与冻伤不同,快速复温战壕足可能会导致充血恶化和结局不良。因此,需要进行缓慢复温治疗。[16][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浸泡足(战壕足)Lloyd EL, BMJ 1994; 309:531-534 [Citation ends].
临床诊断。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