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个5岁女孩急诊就诊,主因流涕、咳嗽,间断低热2天, 逐渐出现明显的喘息和呼吸窘迫,通过定量加压吸入器和小容量储雾罐应用沙丁胺醇的初始治疗有效, 然而,2小时内,症状复发。 该患儿2年内曾多次喘息和呼吸困难发作,冬季更常见。 她需要每日2次强的松治疗严重喘息。 查体存在呼吸窘迫,呼吸频率40次/分,可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室内空气条件下,氧饱和度为92%,胸部听诊可闻及广泛的双相的喘鸣音,气流不受限。 伴有咳痰。

案例#2

一个12岁的女孩主因顽固性咳嗽、喘息,进行性呼吸困难12小时,吸入沙丁胺醇无效。 该患儿从生后18个月开始患上哮喘, 在过去的几个月,她通过定量加压吸入器和大容量储雾罐吸入氟替卡松加沙美特罗控制哮喘,必要时吸入沙丁胺醇。 她坚持有症状时使用药物,对预防性治疗依从性差,仅有症状时才用药。 体检可见其极度虚弱。 吸入空气情况下轻度发绀,脉搏血氧测量显示氧饱和度为84%。 辅助呼吸肌运动明显,说话不成句,可以说简单单词。 可明显触及奇脉。 胸部听诊可闻及广泛的呼气相喘鸣音,但气流未受限。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