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疼痛肿胀且有皮肤受累的局部证据。
病灶细菌革兰氏染色和培养
革兰氏染色:阳性
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或 A 族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眶周水肿、肝脾肿大。
全血细胞计数 (FBC):淋巴细胞增多、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
异嗜性抗体:阳性。
EB 病毒血清学检查:EB 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 (VCA-IgM、VCA-IgG、EA、EB 病毒核抗原)。
实时 PCR:EB 病毒 DNA 检测。
未控制的病毒血症可能导致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和低热。
采用 ELISA 进行 HIV 血清学检查:阳性。
蛋白质印迹法测定:阳性。
血清 HIV 快速检测:阳性。
发病年龄呈现典型的双峰分布,高峰见于年轻人(15-35 岁)和年龄>55 岁的成人。
大部分病例 (80%) 有颈部和横膈淋巴结受累。
有些患者可能出现“B 类症状”,例如体重减轻、夜间盗汗和发热。
淋巴结活检证实病理学特征。
与久热不退、夜间盗汗、体重减轻有关;通常伴有肺部表现。
淋巴结吸出物和痰液培养:抗酸杆菌呈阳性。
胸部 X 线检查:肺中部和下部区域浸润。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TST):阳性(硬结的毫米数)。
干扰素-γ 释放试验 (IGRA):阳性。
任何年龄组患者均有发热伴结膜炎和淋巴结肿大。
腺病毒血清学:急性期至康复期滴度增加 4 倍具有诊断意义。
PCR:阳性。
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发热,伴有寒颤。
有疾病流行区旅行史和近期打猎曾暴露于兔子、野兔和麝鼠的既往史。
血液或其他组织样本培养:生长阳性。
显微镜检查:采用以 Giemsa 染色的两极染色法识别病原体。
对土拉弗朗西斯菌进行直接荧光抗体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DFA) 检测:阳性。
血清学检查:微量凝集测定试验显示滴度增加 4 倍或单次滴度>1:128。[33]
发热、牲畜接触史、淋巴结肿大。
活组织检查:布鲁氏菌病原体检测呈阳性。
血清学检查(血清凝集试验):检测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抗体。
PCR:阳性。
蜱接触史、游走性红斑皮肤病变。
莱姆病特异性 IgM 和 IgG:阳性。
皮肤活检培养:对游走性红斑皮肤病变活检样本进行培养可能呈阳性,而对血清和脑脊液样本进行培养不太可能呈阳性。
PCR:感染较晚期阶段检查结果呈阳性。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