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流行病学

最为常见的巴尔通体感染为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猫抓病 (cat-scratch disease, CSD),该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美国,每年估计发生 24,000 例该病例,其中 80% 见于儿童。[15] 在有限的几个地理区域开展的几项较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成人发病率更高 (>40%)。[16] 该病菌主要通过猫(尤其是小猫)咬伤和抓伤进行传播。[4] 猫之间的传播媒介为猫蚤(猫栉首蚤)。在温带地区,CSD 在秋冬季发病率最高,但在热带地区发病率无季节性差异。

由杆菌样巴尔通体引起的 Carrion 病(奥罗亚热和秘鲁疣)集中于安第斯山脉境内南美洲的某些地区(秘鲁、厄瓜多尔以及哥伦比亚)。该疾病经由沙蝇(疣肿罗蛉)进行传播。[4][5] 卡里翁病的特点是最初出现危及生命的发热阶段,被称为奥罗亚热,随后是一个出疹期,被称为秘鲁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一百万人在战壕中受到感染,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有发生,战壕热由此得名,此病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引起。该感染通过人类体虱(人虱)进行传播,而人类是已知的唯一宿主。五日热巴尔通体在波兰、东欧、北非、俄罗斯以及中国流行。在下列国家/地区也有关于此病的报道:捷克共和国;[17] 西欧(包括法国、意大利、[18] 和西班牙;以及西半球其他地区。在美国,五日热巴尔通体感染极其罕见,据报道,仅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无家可归者和 HIV 感染者。[19]

自 1993 年以来,已描述 45 种巴尔通体种属,据报道,其中部分种属可造成人类感染。[1][2][3] 也存在由其他巴尔通体种属(例如,万森巴尔通体、伊丽莎白巴尔通体、clarridgeae 巴尔通体、grahamii 巴尔通体、alsatica 巴尔通体、rochalimae 巴尔通体、washoensis 巴尔通体和 koehlerae 巴尔通体)造成的人类感染,但是较为罕见。[5][6][7][8][9][10][11] 尽管万森巴尔通体亚种 berkhoffii 主要影响动物,但是目前已经发现该种属可引起人类疾病。[12] 在法国、俄罗斯、尼泊尔均有关于人类感染巴尔通体亚种 arupensis 造成发热性疾病的报道,表明该细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13]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