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 大多数病因病理学研究将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归为一类。因而,没有专属于该疾病的特定病理生理学。

  • 遗传学数据表明染色体 1q42(邻近 DISC1 基因位置)[10] 和 BDNF 基因[11] 可能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相关。

病理生理学

  • 患者出现类似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息处理缺陷,以及类似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缺陷。[6]

  • 据报道,灰质和白质均有减少,主要发生于额颞区以及海马和海马旁回。[6]

  • 已报道了多种电生理异常:异常事件相关电位(P50、N100、P300、关联性负变等)、体感诱发磁场的异常定位、异常中耳肌肉活动和异常眼动。[6]

  • 神经化学异常:脑脊液 (CSF) 去甲肾上腺素、前列腺素 E1 (PGE1)、去甲肾上腺素、PGE1 刺激的腺苷酸环化酶和血小板 5-羟色胺 (5-HT) 水平在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是类似的,而血小板 5-HT 检测水平在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之间是类似的。[12]

分类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精神疾病的分类[1]

  • 心境障碍发作(躁狂或重性抑郁)与精神分裂症发作并存,病期不间断,特征是在 1 个月的相当大部分时间内有如下 2 种或 2 种以上症状:

    • 妄想

    • 幻觉

    • 言语紊乱(例如经常离题或不连贯)

    • 明显的行为紊乱或紧张性行为

    • 阴性症状(即,情感平淡、失语或意志减退)。

  • 如果终生患病期间没有显著的心境症状,那么在此期间,应有持续至少两周的妄想和幻觉。

  • 在疾病的整个活动期和残留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存在心境症状。

  • 已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例如物质使用(例如,药物滥用、治疗药物)或一般躯体疾病。

说明是双相型(如果一部分临床表现是躁狂发作;也可能出现重性抑郁发作)还是抑郁型(如果临床表现仅包含重性抑郁发作)。

如果患有紧张症,请详细说明。

如果有下述情况,详细说明:(在不与诊断病程标准相抵触的情况下,下列病程说明仅在障碍持续 1 年后使用)

  • 首次发作,目前处于急性发作期

  • 首次发作,目前处于部分缓解期

  • 首次发作,目前处于完全缓解期

  • 多次发作,目前处于全面发作期

  • 多次发作,目前处于部分缓解期

  • 多次发作,目前处于完全缓解期

  • 持续型

  • 未指明。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 10 版)(ICD-10):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2]

为一种发作性障碍,特征是在同一次发作中精神分裂症和情感症状(躁狂、抑郁或混合性)都很明显,这些症状要么同时出现,要么在很短时间(几天)内先后出现。

可靠性

  •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可靠性比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的低得多。[3][4]

  • DSM-IV 和 ICD-10 诊断标准的差异导致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一致性较差,[3] 而这些差异在 DSM-5 与 ICD-10 之间依然存在。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