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阳性症状

阳性症状是指超出被认为正常的功能症状。这类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意念、思维障碍和怪异行为。

阴性症状

阴性症状是指被认为正常的功能缺陷所引起的症状。阴性症状的示例包括兴趣减退、缺乏动机、社会孤立或情感平淡。

知觉障碍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和幻觉。

任何感官知觉都可能异常。幻听最常见。患者感觉幻听在脑内或头部外萦绕,这些常被描述为带有贬损意味的命令或谈话以及不停的评论。

可能存在幻视,但不那么常出现。可能出现幻嗅和幻味(令人不快的味道和气味会加重症状),但这些情况少见得多。

幻触(电脉冲、蚁行感)在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极少出现(若出现这种幻觉,则提示需排除药物引起的精神病)。机体统觉性幻觉也很少发生。可能有其他知觉体验,例如非真实感和似曾相识感,但是如果症状明显,应考虑 MRI 扫描,排除结构性脑损伤。

妄想

妄想是与患者文化背景相悖的坚定的错误信念。在疾病初期便开始有这种症状,可能作为解释前驱期体验改变的一种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妄想的焦点和复杂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妄想或其核心可能会成型(长时间保持不变)。

与精神分裂症一样,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常见妄想主题也是迫害、夸大、虚无(也常见于抑郁)、宗教和躯体。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其他常见妄想是思维被控制妄想和思维被播散妄想。思维被控制的感受是思维插入(有人将思维强加于患者头脑中)和思维被夺(有人去除了患者头脑中的思维)。

情绪紊乱

情绪紊乱(例如焦虑、抑郁、情感高涨和困惑)也可能在病程中的任何时间出现。情感不协调也较常见,它是指思维与言语内容不一致。这比在精神分裂症时更常见。

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障碍

过分叙述不必要的细节,因此不能简洁地回答问题,这称为赘述。

离题思维是指无法紧扣话题,从一个主题跳转到另一个相关性极小的主题(极端情况下导致无条理,正如联想松弛情况下所见)。

言语重复是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反复言语(不同于持续言语,它是对不同刺激重复同样的反应)。

语词杂拌是所用词语间毫无联系的言语形式。

认知异常

最为显著的是执行功能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工作记忆有缺陷。

缺陷症状

阴性症状可能在病程中的任何时间出现。[22] 急性精神病、抑郁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使症状加重。

最常见的阴性症状是孤僻(回避人际交往)、动力缺乏(兴趣和活动减少)、情感迟钝、失语症(言语在质和量两方面减少)和快感缺乏(体会不到任何以前喜爱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其他诊断因素

神经损伤

神经学检查通常不能揭示严重神经系统缺陷。"软体征 (soft sign)"(轻微的神经系统表现)可见于超过一半的精神分裂症(和可能性大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相当多的血亲。缺陷可见于运动协调、平滑跟踪眼球运动、感觉整合、右-左定位和其他区域。[20][21] 这些发现的临床价值非常有限。

家族史

精神分裂症家族史常见。患者发生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风险与家族中出现的疾病直接相关。

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包括装相作态(以生硬方式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刻板行为(单调的重复动作)、离奇行动(例如扮鬼脸、颤搐和抽动)、模仿动作(重复他人动作)、不自主服从(自动执行指令)和蜡样屈曲(能长时间保持强加姿势)。

紧张症可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紧张性木僵与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减弱、不动和缄默不语(最严重形式)相关。紧张性强直是指不动且抗拒活动。紧张性违拗是患者拒绝听从所有命令,而紧张性兴奋是患者在不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的情况下表现出肌动活动整体增强的情形。

危险因素

精神分裂症家族史

如果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罹患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与关系的亲疏程度相关。

物质使用

已有有力证据表明,药物使用会增加精神病发病率,[13] 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药物会引起精神病失代偿。[14] 物质使用在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中十分常见。[15]

患者出生时父亲的年龄

有证据表明,如果父亲年龄超过 35 岁或不到 20 岁,后代的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增加。[16] 仅在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时,才存在该相关性。这很可能也适用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理应激

有证据表明,心理应激源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存在关联。[17]

环境

童年时期受到过虐待是研究得最多的因素之一,但关于受到虐待与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之间有何关联,这些研究尚无定论。[18]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