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无症状

很多人的颈动脉狭窄没有体征或症状。

怀疑该诊断最常见的原因是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即患者有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或患者年龄在 65 岁及以上,且有冠状动脉闭塞性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吸烟史)。[2][22]

颈部血管杂音

并不是一个敏感的或特异性的体征;然而,颈部血管杂音的存在提示医生评价颈动脉狭窄。

虽然存在血管杂音与 47%患者的任何严重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相关,[18] 有血管杂音的患者中仅不到 2% 有临床上的高度狭窄(即,直径减小 70%-79%)。[21]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 24 小时(即卒中)

缺血性卒中最常出现突发性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无力、失语、感觉改变或构音困难。

颈动脉狭窄容易诱发分水岭卒中(在脑供血减少的边界区域)。[25]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24小时(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感觉/运动/视觉功能的典型性暂时丧失。 在发作结束时,功能恢复至基线。 功能障碍通常持续 10-15 分钟,但也可能持续长达 24 小时。 高度狭窄也可能导致重复的、非常短暂的 TIA,持续<1 分钟。[25]

颈动脉疾病导致卒中的人群中,至少一半的人会被询问出有 TIA 病史。[25]

其他诊断因素

短暂性视觉症状

患者可能会有各种视觉症状,如一过性黑矇(同侧眼视力暂时丧失)、同侧偏盲(因影响视辐射的栓子造成视野减小)、间歇性视网膜性失明(对亮光的视力丧失)、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由眼动脉缺血造成)和罕见的全盲(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造成)。

危险因素

老年

年龄增加是卒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增加了颈动脉狭窄的危险。[2] 年龄 55 岁以上的患者,年龄每增加 10 岁,卒中发生率增加 1 倍。[15]

对于 >70 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受到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影响的比例分别约 7%和 12%。[6]

吸烟

吸烟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2][16]

吸烟者动脉粥样栓塞性卒中的危险可能会比不吸烟者增加 50%。[8]

心血管疾病病史

在有症状的周围血管疾病或显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且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高度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约为 20%,且与患者的年龄无关。[2][17]

高血压病史

高收缩压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2][16]

与血压正常的人(即血压<140/90 mmHg)相比,高血压患者(即血压>160/95 mmHg)经年龄调整的卒中相对危险,在男性为 3.0:1,在女性中为 2.9:1。[9]

高胆固醇血症史

对于 65 岁及年龄更大的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