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率:高质量的证据表明,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相比,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 个月的病死率、再梗死以及卒中。
证据 A心血管事件:有高质量证据表明,β 受体阻滞剂与安慰剂相比,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8 天内的再梗死率。
证据 A再梗死率:高质量的证据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相对于单独溶栓治疗,将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加入溶栓治疗(链激酶)中,能够降低再梗死率;但是,没有降低死亡率。
证据 A病死率:高质量的证据表明,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14 天内开始使用时,与安慰剂相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抑制剂能够更有效地降低 2-42 个月后的总死亡率和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证据 B病死率:中等质量证据证明,与安慰剂相比,溶栓治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且与对照组相比,能够增加卒中的风险。
证据 B时机:中等质量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作后越早进行溶栓治疗,获益越大。与对照组相比,溶栓治疗可增加卒中风险。
证据 C死亡率:有低质量证据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 48 小时内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早期有创心脏血运重建治疗能降低 1 和 6 个月的死亡率。
证据 C死亡率:并没有关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直接证据。然而,一般共识认为这是有益的。
证据 C死亡率:有低质量证据表明,与单纯溶栓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可能降低死亡率。但与溶栓治疗相比,直接 PTCA 可增加 4-6 周时的大出血风险。
证据 C死亡率:有低质量证据表明,急性心肌梗死 6 小时内,在溶栓治疗中加用血小板 GPIIb/IIIa 抑制剂在降低 30 天内的死亡率或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并不比单纯的溶栓治疗更有效。此联合治疗方案可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颅外出血。
证据 C死亡率:有低质量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β 受体阻滞剂可能降低心肌梗死后 6 周至 3 年时的死亡率。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