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1][3]

《2012 年第三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基于病理学、临床和预后因素,介绍了心肌梗死 5 种不同临床表现的标准。[3]

评估首先是回顾临床病史,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评估心脏生物标志物。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单纯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并不能确诊 NSTEMI。心电图可能相对正常,但这无法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NSTEMI 更常见的相关发现包括 ST 段压低、一过性 ST 段抬高和/或明显的 T 波倒置。虽然这些结果常常出现,但并不是确诊 NSTEMI 所必需的。

如果病史和心电图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且有一个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已被释放(即肌钙蛋白升高),则可确诊 NSTEMI。若在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无提示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释放证据,则可以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需要对死亡或复发性心肌梗死进行持续风险分层。初始风险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心脏生物标志物,可使用 TIMI 风险评分、GRACE 风险模型或 Killip 分级来汇总所有这些因素以估计风险。

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高风险临床特征包括持续胸痛、重度呼吸困难、晕厥/晕厥前期或心悸。

TIMI 风险评分[37]TIMI Risk Score calculator

14 d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率和血运重建率增加与TIMI评分中的危险因素数量成比例。以下每个标准计1分(患者评分0~2分为低危,3~4分为中危,5~7分为高危):

  • 年龄>65 岁

  • 存在≥3 个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

  • 既往冠状动脉狭窄>50%

  • 心电图ST段偏移

  • 血清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

  • 在过去24 h,至少发作2次心绞痛

  • 在过去7 d使用了阿司匹林。

全球急性冠脉事件登记库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 风险模型GRACE risk score calculator

GRACE 风险模型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工具,可用于预测初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患者的住院和出院后死亡率或心肌梗死发生率。

Killip 分级

Killip分级依据左心室衰竭的临床证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 I 级:没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证据

  • Ⅱ级: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肺底啰音或颈静脉压升高

  • Ⅲ级:出现肺水肿

  • Ⅳ级:心源性休克。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