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在患者到达急诊机构 10 分钟内进行 12 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做出解释。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缺血表现包括 ST 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5 mm 和/或对称性的 T 波倒置>2.0 mm。[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来源: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心内科医生 Syed W. Yusuf 博士和 Iyad N. Daher 博士;经允许后使用。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来源: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心内科医生 Syed W. Yusuf 博士和 Iyad N. Daher 博士;经允许后使用。 [Citation ends].
很多患者的心电图可能正常。
对胸痛患者应当进行系列心电图检查,最初间隔 15-30 分钟,随后间隔时间由医生决定,以便检测是否出现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帮助指导再灌注策略。[1]
如果初始心电图不能诊断,持续12导联心电图监测可作为系列12导联心电图的合理替代检查。[1]
对于初始心电图不能诊断的患者,添加V7至V9导联有助于排除左回旋支闭塞导致的心肌梗死。[1]
非特异性ST-T改变或缺血性改变
患者发生进行性缺血性不适,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4 mg),每 5 分钟一次,共给药 3 次,如无禁忌证,之后应评估是否需要静脉使用硝酸甘油。[1]
进行性疼痛
肌钙蛋白水平可以确诊心肌梗死。它比 CK-MB 和肌红蛋白特异性更高,是肌肉骨骼损伤、小范围心肌梗死或晚期(>2~3 d)心肌梗死的最好标志物。
正常值的第 99 百分位数是确定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梗死发生后 4-6 小时肌钙蛋白升高,18-24 小时达峰值,可能持续 14 天或更久。[1]可根据72 h检测的肌钙蛋白水平估测梗死面积大小。床旁检查10 min内就可以提供定量数值结果。
症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符,但在开始 6 h 内生物标志物阴性的患者,应该在症状开始 8~12 h 复查生物标志物。[1]
其他状况可能导致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包括创伤、肾功能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手术、炎症状态、肺栓塞、败血症、烧伤、横纹肌溶解以及药物中毒。[45]
>正常值第99百分位数
虽然不如肌钙蛋白敏感,但在不能进行肌钙蛋白测定时,或者有可能再梗死时非常有用。[45]
超过 99% 的正常
当无法检测肌钙蛋白或有再梗死的可能时非常有用。
CK-MB 需长达 72 小时才能恢复正常,因此可用于检测早期再发心肌梗死。
CK-MB 检测极早期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低。创伤、心肺复苏、心脏复律或心脏手术可导致假阳性结果。[1][45]
CK-MB 与肌钙蛋白比较,半衰期短(大概梗死后1 d达峰值),而肌钙蛋白可以在梗死后持续升高7 d或更长时间。因此,CK-BM是诊断二次升高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正常值第99百分位数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检查有助于评价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次要原因(即急性失血,贫血),并检查有无血小板减少症,评价出血风险。
正常,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律失常。
正常或紊乱
如考虑使用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此项检查有用。
正常
严格控制血糖能否降低死亡和发病率危险有争议。[46]
正常或增高
肺炎、食道破裂、主动脉夹层以及气胸可能与心脏缺血表现类似,可通过胸部 X 线检查进行诊断。[1]
正常或提示肺水肿
脂质管理应当包括对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空腹血脂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期,脂质水平常常可低于该患者的正常值。
升高、正常或最佳水平
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可以补充评价怀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全心风险。[1]
>正常值第99百分位数
心脏超声可以在心电图变化出现之前证明有缺血性改变。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心室功能降低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证据。心脏超声也有助于评估缺血并发症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胸痛(即肺栓塞、积液或急性瓣膜病理改变)。
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功能降低,或射血分数减小
如强化药物治疗不能稳定病情,必须立即行紧急血管造影(无需无创风险分层)。[1][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64层CT血管造影三维重构(A)、曲面重建图片(B)及传统造影证实的高度病变(C)。三角形指示部位为钙化斑块。Dx= 诊断来源:Schussler JM and Grayburn PA. Heart, 2007;93:290-297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64层CT血管造影(A)和传统血管造影(B)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高度病变(箭头)。三角形指示的是可能被误认为病变的伪影。来源:Schussler JM and Grayburn PA. Heart, 2007;93:290-297 [Citation ends].
适应证包括症状复发(难治性心绞痛),尽管予以充分药物治疗仍有缺血,高危(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无创检查的发现(显著左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0.35、大范围前壁或多处灌注缺损)。[1]
肾功能衰竭是血管造影的相对禁忌证,有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必须在血管造影术前预先用药。
重度狭窄或血栓形成
包括平板运动试验在内的负荷试验可能有用,建议在(心电图正常且高敏感生物标志物正常的)验前概率为低度和中度的患者中进行,以帮助评估是否需要实施介入治疗。[1][39][40]
结合核成像显示心肌灌注缺损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运动异常,可以提高负荷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成像负荷试验的关键性阳性发现是出现可逆缺损。这部分心肌区域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灌注明显减少,而在停止活动时出现再灌注。提示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于心肌梗死后 4-7 天进行亚极量运动试验,而症状限制性试验可于心肌梗死后 14-21 天进行,患者当时应无活动性缺血或心力衰竭症状。[41]
心电图:ST段压低>1 mm (0.1 mV); 核成像:可逆或固定的灌注缺损
可对冠状动脉解剖和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无创评估。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相对禁忌证。有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应在血管造影术前预先用药。[42][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64层CT血管造影(A)和传统血管造影(B)显示右冠状动脉中段高度病变(箭头)。三角形指示的是可能被误认为病变的伪影。来源:Schussler JM and Grayburn PA. Heart, 2007;93:290-297 [Citation ends].
[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64层CT血管造影三维重构(A)、曲面重建图片(B)及传统造影证实的高度病变(C)。三角形指示部位为钙化斑块。Dx= 诊断来源:Schussler JM and Grayburn PA. Heart, 2007;93:290-297 [Citation ends].
由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阴性预测值高,证据表明其对于低至中危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是有用的。与对低至中危患者的标准治疗(观察,系列酶学检查后行负荷试验)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缩短诊断时间,减少急诊科停留时间,并且安全性相似。[43]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不应用于有高危特征的患者(即缺血性心电图改变,阳性心脏标志物)。[44]
闭塞或接近闭塞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