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既往心血管病史、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体征或症状。
体力活动伴随的血液动力学压力急性改变,可诱发不稳定斑块破裂。
同时可见血小板激活增加和高反应性。
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很可能继发于心输出功能降低。
可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颈静脉扩张、肺水肿以及心源性休克,有上述表现的患者出现转归不良的风险较高。[1]
该症状更多见于女性、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
患者表达或表现焦虑。他们可能会描述有濒死感。
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不典型症状在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常见。
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不典型症状在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常见。
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不典型症状在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常见。
取决于梗死程度和部位。
指家族成员中有低龄(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家族史包括一级亲属中有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主动脉夹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接受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先天(原发性)脂蛋白代谢异常是这类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体检发现,该类患者大多有皮肤黄色素瘤、脂血性视网膜(视网膜血管中脂质的沉积)或肌腱黄瘤。在 NSTEMI 急性发作时,有无家族史对治疗并无帮助,但存在家族史会增高 NSTEMI 的发生概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30 天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1]
支架血栓形成或支架内再狭窄均有可能导致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均有复杂的成因、诱因、病理生理学特征及危险因素。重要的是,已置入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及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如果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将有可能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1]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危险较高,且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预后较差。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所有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手术种类、患者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均有可能导致术后出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通常表现为手术治疗结束后几天内心脏标志物水平提升。术前风险评估或其他降低心肌缺血/负荷风险的措施都可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或有助于实现早发现和早治疗。[3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