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名 42 岁的尼日利亚女子去初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处就诊:发热、寒战、大汗伴有头痛和肌痛 2 天。其发热 (体温 38.6°C [101.4°F])伴有心动过速,查体未见其他明显异常。拟诊流感,建议她如果没有改善回来复诊。两天后,她因相似症状和频繁呕吐到急诊室就诊。查体出现身体不适,体温 38.8°C (101.8°F),脉搏 120 次/分,血压 105/60 mmHg,轻度黄疸。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近 2 月在尼日利亚探亲,1 周前返回。未采取疟疾预防措施。

案例#2

一名 28 岁男性因出现发热伴寒战 5 天而就诊,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后无改善,并伴有腹泻。患者曾在中美洲旅行 3 月,8 周前返回。有多次蚊虫叮咬史。最初曾服用药物预防疟疾,但因轻度恶心而停用药物。他不知道预防治疗的详情。查体:体温 38°C (100.4°F),心跳偏快,血压 126/82 mmHg。其他检查均正常。

其他表现

疟疾的症状无特异性,严重程度部分取决于感染疟原虫的种类和宿主的免疫力。流行地区的成人感染者由于免疫球蛋白 G 抗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及对寄生虫血症的生理耐受性,所以仅出现轻微症状。然而对疟疾无免疫者、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例如,HIV 感染)感染恶性疟原虫后发生重症疟疾的风险更高。孕妇还存在流产、贫血和高寄生虫血症的风险。重症疟疾的并发症累及脑部,可表现为意识水平下降、弥散性脑功能紊乱或癫痫发作。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引起呼吸窘迫的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黄疸、严重贫血、低血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如果出现休克或者局灶性症状或体征,还需考虑是否合并细菌性脓毒症。在一项病例报告中报道了淋巴结肿大(通常是一个重要的阴性发现)。[5] 虽然非恶性疟原虫感染通常并不复杂,但罕见严重疾病报告。[6]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