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男性、年龄为 55 到 84 岁、居住在发达国家、黑人或美洲土著民族、肥胖、高血压、阳性家族史、遗传性综合征病史、透析史、职业接触、多产次以及电离放射。
超过一半的 RCC 病例均为偶然诊断的。
显微镜下/肉眼血尿可能单独出现或作为腰肋疼痛、血尿和可触及腹部肿块的典型三联征出现。不到 10% 的患者出现这种典型的表现,提示局部晚期疾病。[17]
可能单独出现或作为腰肋疼痛、血尿和可触及腹部肿块的典型三联征出现。不到 10% 的患者出现这种典型的表现,提示局部晚期病变。[17]
可能单独出现或作为腰肋疼痛、血尿和可触及腹部肿块的典型三联征出现。不到 10% 的患者出现这种典型的表现,提示局部晚期疾病。[17]
包含在 RCC 副肿瘤性症状范围内,可出现在多达 20% 的患者。[51]可包括发热、体重减轻、出汗、苍白、恶病质、神经肌病。
包含在 RCC 副肿瘤性症状范围内。[51]包括腹水、肝肿大以及蜘蛛痣。
包含在 RCC 副肿瘤性症状范围内。[51]
通常提示下腔静脉受累,但不是常见表现。
极小部分男性会因 RCC 而引起精索静脉曲张。[55]
患者可出现遗传性综合征的皮肤病学体征。Birt-Hogg-Dube 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病学丘疹;遗传性平滑肌瘤性肾细胞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纤维瘤,结节性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色素减退斑(叶状白斑)或面部血管纤维瘤。
遗传性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牙齿凹痕。
遗传性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指甲血管纤维瘤。
遗传性 von Hippel Lindau 综合征患者在行眼底镜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视力丧失和视网膜血管瘤。
在大部分研究人口中,男性患者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证据 B
诊断的中位年龄为 64 岁;一半的患者在诊断时的年龄为 55 到 74 岁;另外 20% 的患者诊断时年龄为 74 到 84 岁。[21]
整体而言,欧洲和北美的 RCC 发病率较高。[19]
对于肥胖增加RCC发病的估计风险取决于不同研究中对“超重”如何定义。一般而言,有人提出女性的危险相关性较高。有证据表明体重指数为最高的五分之一的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 3.59,体重指数最低的五分之一的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 2.25。[32][33]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肥胖女性的比值比为 5.9。[34]
有证据表明,与BMI最低的五分之一的男性相比,BMI最高的五分之一男性的相对危险度约为 1.52。[33]
其他证据表明,两性之间肥胖相关的危险度并无区别,这表明体重指数每增长一个单位,相对危险度增加1.05到1.07。
有证据表明对从不吸烟的人群,体重对 RCC风险的影响可能比吸烟人群更明显。[35][36]还有有限的证据表明肥胖实际上可改善 RCC预后。证据 B
有证据表明一般恶性肿瘤的阳性家族史不会增加 RCC 危险,但是,肾癌的阳性家族史可增加 2.8 到 4.3 倍的患病风险。[40]相同的证据还表明,受累患者的兄弟姐妹患 RCC 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 2.5 倍。家族性 RCC 定义为两个或以上无已知遗传性综合征的一亲属被诊断为 RCC。在筛查这样的家庭时,在其他成员身上发现隐性肾脏恶性肿瘤的概率为 1/141。[40]如果两侧和/或多处发现病变,则遗传性综合征的可能性更高,应对已知的基因突变进行筛查。[20]很大比倒有患病成员的家庭具有已知的遗传性综合征,或基因种系突变,例如 Von Hippel Lindau (VHL) 综合征和 c-MET。还有其他遗传性基因突变并未清晰定义为综合征。证据 B
占 4% 的 RCC。Von Hippel Lindau (VHL) 综合征是与 RCC 相关的最常见的综合征。有 25% 到 45% 的 VHL 患者在20至40岁间发展为RCC。这种癌症较常为双侧受累,且通常呈多发性;但是 VHL 中的 RCC临床进程缓慢,且这些患者中肿瘤大小小于 3 cm 的,极少出现转移。有必要对 VHL 患者进行 RCC 的常规监测。[13]
遗传性乳头状 RCC (HPRCC) 诱发 RCC 的危险性不定,因为 HPRCC 的外显率多变。这与 c-MET 癌基因突变相关。
Birt-Hogg-Dube 是染色体 17 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这些患者的 RCC 发病率为 14%;一个特征性发现是出现自发性气胸的危险。
遗传性平滑肌瘤性肾细胞综合征涉及已知的染色体 1 突变,其中 RCC 发病率为 2% 到 21%。[41]
还有证据表明结节性硬化会引发 RCC。证据 B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