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路易体痴呆的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6]

  • 毒性蛋白聚集

  • 异常磷酸化

  • 其他分子机制,例如硝化作用、炎症、氧化应激和溶酶体功能障碍。

几乎所有的路易体痴呆病例都是散发性的。 但是,家族聚集性发病亦有报道。 因此遗传因素很可能对DLB的发病有一定的促成作用。 虽然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亦有涉及,但大多数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 但也有关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报道。[8] 在路易体痴呆家族中被识别出的基因包括 4 号染色体上的 α 突触核蛋白基因,[7] 以及载脂蛋白 E e4 等位基因。[9]涉及的其他基因包括 SNCA 和葡萄糖脑苷脂酶 (glucocerebrosidase, GBA)。[10] 与帕金森病不同,该疾病似乎与微管相关蛋白(MAPT) 基因座无关。[1]

病理生理学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路易体在易患区域的积累。 研究者最先在特发性帕金森病中描述了路易体。 路易体痴呆的病理特点类似于特发性帕金森病。 路易体内含物由α-突触核蛋白组成,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与突触小泡相关的细胞质蛋白。[6] 它的正常功能包括在突触小泡的运输,以及在突触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路易体内的其他蛋白质包括神经丝和泛素。 在路易体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的分布可能影响到临床表现形式,但路易体的分布与密度与临床症状亦有关联[11] 而在 DLB 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分布可能对表型产生影响。[12]

在路易体痴呆中,经常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尤其是淀粉样病变。 但是,其神经元纤维缠结往往不如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那么严重。[6] 如果神经原纤维病理现象比较严重,那么其临床特征与路易体痴呆并不类似。[1] 其他病理特征还包括颞叶和路易神经突内的局灶性空泡。

从生物化学角度讲,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路易体痴呆可出现明显的胆碱能缺陷。 多巴胺能缺陷也很常见。

分类

尸检时的病理分类:路易体型病理[1][3]

神经病理学分类是基于路易体在尸检时的分布和密度:

  • 在黑质为主的疾病中,大多数路易体位于脑干色素核内(例如蓝斑、黑质)。

  • 对于脑边缘(过渡型)疾病,路易体延伸到前脑基底/脑边缘区域(例如横嗅皮质、扣带回皮质)。

  • 在弥漫型新皮质病中,路易体弥漫性地累及新皮质区域(例如:额叶和颞叶皮质)。

由于混合性痴呆十分常见,所以路易体痴呆的表现可能很复杂。 常伴随阿尔茨海默病病状。 这往往会导致一种非典型临床综合征。[1] 路易体痴呆与血管性痴呆也存在重叠,多达 1/3 的路易体痴呆患者存在血管病理性改变。这增加了路易体痴呆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该疾病与帕金森病痴呆 (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PDD) 的鉴别可能较困难,在临床上取决于痴呆与运动症状出现的时间顺序。

在 DLB 联盟的修订报告(第四版)中,继续使用这种病理学评估,只进行了少量修改,这些修改用于预测病理结果与典型 DLB 临床综合征相关的可能性(即具有高可能性的病例预期能满足拟诊 DLB 的临床标准,而低可能性病例可能只有很少或没有 DLB 临床特征)。[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