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标准

急性主动脉瓣反流:临床标准

因不能适应突然增加的舒张末容量,左心急性失代偿所导致的急症。多数情况下由主动脉夹层或心内膜炎诱发,少数情况下由创伤所引起。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临床标准

慢性反流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左心室最初可以代偿容量超负荷,但最终失代偿,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成年人主动脉瓣反流严重程度分级(ACC/AHA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管理的实践指南)[1]

轻度主动脉瓣反流

  • 血管造影分级:1+

  • 彩色多普勒血流束宽度:中心血流束宽度小于左室流出道(LVOT)的25%

  • 多普勒过返流口宽度 (cm):<0.3

  • 反流量(mL/心搏):<30

  • 反流分数 (%):<30

  • 反流口面积 (cm^2):<0.10。

中度主动脉瓣反流

  • 血管造影分级:2+

  • 彩色多普勒血流束宽度:比轻度反流大但无重度反流表现

  • 多普勒过返流口宽度 (cm):0.3-0.6

  • 反流量(mL/心搏):30-59

  • 反流分数 (%):30-49

  • 反流口面积 (cm^2):0.10-0.29。

重度主动脉瓣反流

  • 血管造影分级:3-4+

  • 彩色多普勒血流束宽度:中心血流束宽度大于左室流出道的65%

  • 多普勒过返流口宽度 (cm):>0.6

  • 反流量(mL/心搏):≥60

  • 反流分数 (%):≥50

  • 反流口面积 (cm^2):≥0.30

  • 左室大小:增大。

利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对慢性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进行分级

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建立了不同的标准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协助决定手术时机并确保手术获益大于围术期风险(死亡率4%)和人工瓣膜的远期并发症。[1][2][3]

代偿期

  • 射血分数>55%

  • 左室短轴缩短率>32%

  • 舒张末内径<60mm

  • 收缩末内径<45mm

  • 舒张末容积<120ml/m^2

  • 收缩末容积<50ml/m^2

过渡期

  • 射血分数51%~55%

  • 左室短轴缩短率30%~31%

  • 舒张末内径60~70mm

  • 收缩末内径45~50mm

  • 舒张末容积130~160ml/m^2

  • 收缩末容积50~60ml/m^2

失代偿期

  • 射血分数≤50%

  • 左室短轴缩短率<29%

  • 舒张末内径>75mm

  • 收缩末内径>55mm

  • 舒张末容积>170ml/m^2

  • 收缩末容积>60ml/m^2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