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右心室劳损和右心室腔内压力增加。右心室的细胞效应取决于梗阻发生的时机。[8] 如果梗阻发生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心肌的变化是肌细胞增生和血管供应增加。 但是,如果梗阻发生在成熟心肌,那么主要的变化是肌细胞体积的增长,毛细血管网则不会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轻中度梗阻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能很好地被患者耐受,不会导致紫绀或心脏症状。而重度和极重度 PS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紫绀和晕厥等临床症状。重度 PS 患者最终会发生右室衰竭,因为心肌无法承受狭窄导致的负荷增加,患者会出现颈静脉扩张、外周水肿、胸腔积液、腹水和肝肿大。重度和极重度 PS 在临床上的区别在于是否出现紫绀(极重度 PS 更为严重)和严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出现在极重度 PS)。
当出现心房水平经房间隔缺损的右向左分流,患者即出现紫绀,并且由于肺血管床血流减少而加重。如果心房或心室水平没有分流,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的猝死将接着发生。[1]
梗阻的解剖部位:
瓣膜
瓣下(腔内/漏斗部)
瓣上
周围(分支)。
病因
先天性
后天性。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