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根据超声心动图确定的疾病严重程度来指导治疗。疾病严重程度根据以下标准来确定:[11]

  • 轻度:右心室 (RV) 收缩压占体循环收缩压的比例<50%;跨瓣压差峰值>10 mmHg 且<40 mmHg。

  • 中度:右心室收缩压占体循环收缩压的比例>50% 且<75%;跨瓣压差峰值>40 mmHg 且<80 mmHg。

  • 重度:右心室收缩压占体循环收缩压的比例≥75% 且 <100%;跨瓣压差峰值≥80 mmHg。

  • 危重:肺血流依赖于动脉导管的通畅性。右心室收缩压占体循环收缩压的比例 ≥100%。跨瓣压差峰值 ≥80 mmHg,由于右心室功能下降,这一数值可能被低估。右心室腔存在严重的小梁化,心腔容积较正常者窄小。

病情轻微者

这种疾病类型罕见进展,即使需要进行连续的心脏随访直至成年,也不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10][11][13] 患者可无症状,也可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不应简单归结于PS,而应继续检查以确定真正原因。

中度病变

一旦诊断,瓣膜的治疗通常是必要的,在可以选择何种治疗的前提下,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状态。[14] 尽管在第二次自然病程研究 (Second Natural History Study) 对中度 PS 患者进行了 20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无论是否采取侵入性治疗手段,患者均有很好的预后;但绝大多数专家仍认为,中度跨瓣压差最终会进展为重度梗阻和右心衰竭,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均推荐进行侵入性治疗。[11] 然而,对无症状的中度 PS 患者进行侵入性治疗的效果仍然有争议,不同医疗机构的应用情况不尽相同。

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首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 进行治疗。这是由侵入性心脏导管确定的。PBPV 通过扩张瓣膜来缓解右室流出道梗阻。[15] 一般来说,多普勒成像峰值跨瓣压差>60mmHg或平均跨瓣压差>40mmHg的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获得数据),伴中度以下的肺动脉瓣反流,就符合PBPV的适应证。 如果患者存在右心功能不全、明显的右心室高压和(或)临床症状,即使多普勒成像峰值跨瓣压差<60mmHg或平均跨瓣压差<40mmHg,也可以选择PBPV。[16]

这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在于,它比外科瓣膜切开术损伤小,且不需要进行体外循环,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外科瓣膜成形术(切开挛缩的瓣膜,解除梗阻)可用于以下患者:

  1. 肺动脉瓣发育不良,不能进行球囊扩张修复(例如努南 [Noonan] 综合征)

  2. 有多个水平的固定梗阻[即瓣下和/或瓣上]

  3. 手术后再梗阻。

瓣环大小合适的患者可仅接受外科瓣膜切开术,如果患者瓣环大小不合适,则需加用跨瓣补片来增大流出道。

仅推荐在跨瓣补片植入术后 6 个月内进行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治疗。[17]

重度和极重度病变

在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估之前,在紫绀或呼吸窘迫的患者中可能开始吸氧治疗。婴儿吸氧流量应被设置为吸入氧气分数 (FiO2) 为 1,流速为 8-10 L/min。成人最大流速可到 15 L/min。紫绀新生儿如对吸氧无反应,可以给予前列地尔(前列腺素 E1)进行治疗。它可以扩张小动脉,维持动脉导管的通畅,从而增加肺血流。

大多数学者认为,严重跨瓣压差最终会发展为严重梗阻和右心功能不全,不论症状如何,都需进行治疗。[11] 极重度病变需要紧急治疗。所有患者均需接受 PBPV 或外科瓣膜成形术;指征和入路与中度病变相同。紫绀患者若接受跨瓣补片植入,推荐在术后 6 个月期间接受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性治疗。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