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黑色人种,超重

无症状

最常见表现[46][8][4]

月经过多

行子宫切除的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中,30%有月经过多的病史。[14]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行子宫动脉栓塞或肌瘤切除的患者有80%术前月经过多。[47]

不规则质硬盆腔包块

无病态肥胖患者盆腔检查易触及。

其他诊断因素

盆腔痛

有症状子宫肌瘤行肌瘤切除患者中,34%有盆腔疼痛,有/无压迫症状,和/或痛经。[14]

盆腔压迫

有症状子宫肌瘤行肌瘤切除患者中,34%有盆腔疼痛,有/无压迫症状,和/或痛经。[14]

痛经

有症状子宫肌瘤行肌瘤切除患者中,34%有盆腔疼痛,有/无压迫症状,和/或痛经。[14]最近研究表明53%有症状肌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7]

腹胀

一项纳入了51例子宫动脉栓塞和30例肌瘤切除的研究于术后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患者症状和病史。参与调查的81例患者中,57%的患者术前有腹胀。[47]

不孕

文献回顾肌瘤切除前的患者中,27%合并不孕。[14]

黏膜下肌瘤或影响了宫腔的肌瘤不孕发生率增加。[48][49]

在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或不孕手术时仅有2.4%患者行肌瘤切除且无其他不孕因素。18项研究总结因不孕行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有40%接受了随后的手术。[14]

泌尿系统症状

一项关于子宫动脉栓塞和肌瘤切除术前存在的症状和病史的总结调查提示:参与调查的81名患者32%术前存在尿频症状。[47]

便秘

一项关于子宫动脉栓塞和肌瘤剔除术前存在的症状和病史的总结调查提示:参与调查的81名患者37%术前存在便秘症状。[47]

增大的子宫(边界清)

子宫腺肌症常表现为子宫对称增大,而肌瘤不然。

危险因素

患者体重增加

50kg以上女性每增加10kg子宫肌瘤发生风险增加约21%。 体重为70kg或超过70kg女性匹配的相对风险值为2.82。其机制可能与肥胖个体体重诱导的排卵和伴随的雌激素抵抗及外周雌酮转换增加有关。[16]雌激素是子宫肌瘤的启动因素和促进因素。[17]

年龄40-50岁

研究表明40-44岁为子宫切除的高峰年龄段,但此年龄段子宫肌瘤诊断率下降。[6][18]诊断子宫肌瘤的发病高峰为女性第四个十年,粗发生率为22.5每1000个女性年。[6]第四个十年发病率出现高峰有几个原因,包括:生长缓慢导致的症状延迟出现或受围绝经期激素水平不稳定影响。[16]

黑种人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调整各种已知或可疑影响肌瘤发生的变量后黑种人与白种人发病风险比值比为9.4。有文献推测黑种人有形成实体橡皮病和瘢痕瘤等纤维的倾向,皮肤与肌层增生均较为活跃。[19]有研究发现绝经前黑种人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白种人的2-3倍。[6][18]

高血压

有证据表明子宫肌瘤的发展与高血压病之间有弱相关性。有项队列前瞻性研究发现舒张压增加与子宫肌瘤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收缩压每增加10mmHg,未行降压治疗的患者中子宫肌瘤诊断率增加8%,行降压治疗患者诊断率增加10%。

高血压病患者肌瘤发病率增加。 高血压女性子宫肌瘤发病率为24%,比血压正常女性高。[20]

一项随访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高血压和子宫肌瘤诊断间存在相似的关联性。这种关联的发病机制基于子宫肌瘤形成时平滑肌增殖与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似。[19]损伤和诱导增殖的共同途径有待明确。

牛肉和其他红色肉类摄入高

一项对照研究发现对牛肉和其他红色肉类摄入高的患者于摄入低的患者相比其疾病发生有微弱关联(比值比为1.7)。[21]这种关联潜在的机制可能与不同食物中雌孕激素生物利用率有关。[16]

性激素暴露

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动物研究。

人类数据虽足够多但存在争议。[22]

吸烟

均提示可降低风险,但降低程度存在争议。[23][24]

月经史

关于人类月经周期的规律性、经期持续时间、初潮年龄、痛经和月经间期出血的数据尚存争议。[16]

产史

妊娠有保护作用。

仅在黑人女性高龄初孕风险更低。[25]

一项文献报道子宫肌瘤切除之前3%患者有流产。[14]流产与子宫肌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尚存争议。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