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名67岁的女性到初级保健医生处就诊,主诉气短逐渐加重,尤其在想要躺下睡觉的时候。她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史,正接受 β 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她不吸烟,适度饮酒。经检查,血压148/83mmHg,心率126bpm,可听到第四心音,颈静脉压 (JVP) 比正常值高 3 cm。

案例#2

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到急诊科就诊,主诉气短逐渐加重。该患者既往有未控制的高血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史,重度吸烟40余年。2个月前因广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成功接受直接血管成形术。目前血压75/40mmHg,心率110bpm,呼吸频率30次/min。颈静脉压升高,伴有明显第三心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于急诊室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结果显示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为20%。

其他表现

由于机体存在代偿机制,许多轻度心功能损害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存在诱发因素时,心脏负荷增加,机体进入失代偿状态,才会有临床症状。因此,首先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是潜在诱发因素,例如心房扑动或颤动、贫血、发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怀孕。大面积肺栓塞也可通过低氧血症、心肌氧供减少和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从而引起首发症状,或者使已有的慢性心力衰竭加重。因急性缺血性损伤(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肌梗死)或因其他原因初始使用负性肌力药(如使用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及某些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可以使代偿良好的患者心肌收缩力突然抑制,诱发症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