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个18个月大的男孩由他的母亲带着去看小儿科医生,有着明显的食物不良反应。他的母亲叙述说男孩在吃了一口有花生酱的饼干三分钟后,哭声嘶哑;他的面部、颈部以及身体躯干出现荨麻疹;口唇肿胀;以及喷射性呕吐。他的母亲随后给他用抗组织胺糖浆。更进一步的提问透露该男孩在其12个月大的时候摄食炒鸡蛋十分钟内出现过面部荨麻疹和呕吐。有明显在一岁期间哮喘伴随病毒感染和依靠经常使用润肤剂就可以控制的轻度特应性皮炎的病史。

案例#2

一个2岁大的女孩被带到她的儿科医生那里,诊治她的慢性皮肤干燥并伴有频繁的肘折痕两边和腘窝后侧炎症发作。儿科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并获悉其母亲曾每天两次给她涂抹润肤剂,但是对在四个月前另一位儿科医生局部使用皮质类甾醇制剂有所迟疑。其母亲是特别关心导致儿童皮疹的食物,而且已告知儿童在食用鸡蛋之后特应性皮炎似乎更加突出。

其他表现

反应可能是IgE介导的、非-IgE介导的、或者IgE介导与非-IgE介导的混合反应。IgE介导的反应典型症状包括,例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呕吐、腹泻、哮喘或喘鸣。非-IgE介导的反应被认为是由细胞介导的,可能包括接触性皮炎、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炎综合征、疱疹样皮炎、腹部疾病或牛奶过敏综合征(屡现的与肺部浸润相关的肺炎、含铁血黄素沉着、胃肠道失血、缺铁性贫血以及发育停滞)。[2]IgE介导与非-IgE介导的混合反应包括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以及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