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这是一种试验性治疗方法,目的是调控中枢神经的疼痛感知,因为有时外周炎性反应和腹痛会导致自发性的疼痛感知。[292] 一项Ⅱ期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17例慢性疼痛患者接受10 天的rTMS治疗(每天进行,目标区域为右侧次级躯体感觉皮质)可以明显减轻疼痛(分别为27.2%和1.1%),并且其疗效在结束治疗后仍可维持3周以上。[293] 在接受rTMS治疗之前,应注意排除引起疼痛的解剖学异常因素,并且应首先尝试通过其他常规方法缓解疼痛,包括戒酒戒烟、胰酶补充剂、镇痛治疗、加巴喷丁类药物治疗以及奥曲肽治疗(无论是否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

氯谷胺

缩胆囊素 A (CCK-A) 受体拮抗剂氯谷胺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新型试验性药物。 然而目前尚无充足证据推荐其可用于常规治疗。 从概念上讲,在接受氯谷胺等CCK-A受体拮抗剂治疗之前,应注意排除引起疼痛的解剖学异常因素,并且应首先尝试通过其他常规方法缓解疼痛,包括戒酒戒烟、胰酶补充剂、镇痛治疗和加巴喷丁类药物治疗。 CCK-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阻断胰腺CCK信号通路来达到减轻或缓解慢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目的。 CCK信号通路同时也是奥曲肽治疗以及胰酶补充治疗的靶点,目的在于减少CCK的释放。 一项为期4周的短期、多中心、安慰剂对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慢性胰腺炎伴胰源性疼痛的受试者,目的在于评估3种不同剂量的氯谷胺以及安慰剂对疼痛的改善程度(分为1~3级)。[171] 与安慰剂相比,氯谷胺每日剂量为600 mg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8%和34%),然而每日剂量为300 mg和1200 mg时有效率较安慰剂无明显提高。

低剂量放射

自1964年起,就有报道称外照射(5~50Gy)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294][295][296][297] 然而目前尚无充足证据推荐其可用于常规治疗。 从概念上讲,外照射可以起到抗炎和止痛作用,并且已经开始被用于非肿瘤性疼痛的治疗。[298] 近期一项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15例慢性胰腺炎伴胰源性疼痛患者(其中12例为间断性疼痛,3例为持续性疼痛),入组患者接受单次小剂量(8Gy)的胰腺放射治疗,并接受随访,时间中位时间为39个月。[297] 入组的 15 例患者中有 13 例对放射治疗有反应,具体表现为体重增加 4-20 kg、EuroQol 提示生活质量改善 (P<0.001)。 更重要的是,3例表现为连续性疼痛的患者疼痛均有减轻,从而完全停用大剂量镇痛药物治疗。 其中1例患者1年后要求接受一次额外治疗。 入组的15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胰腺外分泌和/或内分泌功能障碍。 对于已经排除解剖学异常因素以及戒酒戒烟、胰酶补充剂、镇痛药和加巴喷丁类药物治疗等常规镇痛治疗无效的持续性腹痛患者,此类治疗可作为补救治疗,然而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针灸

针灸可短期缓解胰腺疼痛,但可能需要至少每周治疗一次。[299][300]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