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案例

案例#1

一名 1.5 个月大的女婴因喂哺困难到儿科医生处就诊。 她上一次就诊是在 2 周大时,在此之后她的体重增长不良。 她进食时出汗,且容易疲劳。 无显著家族史。 体格检查发现她存在呼吸过速,且在进食几分钟后就对奶瓶失去兴趣。 她呼吸做功增加。 心脏检查在左侧锁骨下和背部闻及 4 级连续性杂音。 同时,在舒张早期闻及隆隆样杂音,心尖部最为清晰。 肝脏位于肋缘下 3 cm 处。 脉搏呈洪脉。 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增大,主肺动脉段突出,肺纹理增多。

案例#2

一名在 28 周时早产的男婴接受了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治疗。 但他在出生的第二天,呼吸窘迫症状恶化且通气需求增加。 同时开始出现呼吸暂停发作。 他的动脉压增宽 (30 mmHg),并且开始出现血便。 体检发现洪脉和心前区搏动增强。 听诊可在 左侧锁骨下闻及3 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他同时出现了腹部隆起。 CXR 显示肺野几乎完全不透明。

其他表现

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年龄和分流程度。患者可能完全无症状,也可能出现显著心力衰竭,或者如果出现表现时的年龄较大,还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和症状。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的 PDA 早产儿,通常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临床体征。患 PDA 的足月儿可能在婴儿早期出现杂音,如果导管分流量大,可出现心力衰竭的体征。反之,如果分流较小,则可能直至童年晚期才出现轻度运动不耐受。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显著的分流没有症状,但检查时可闻及心脏杂音。在少数情况下,如果在儿童期漏诊了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的 PDA,则在成年期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房性心律失常、动脉内膜炎,最严重时可能出现以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右心衰竭为特征的不可逆性肺血管疾病。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