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鉴别诊断

常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通常无症状;HIV、乙型肝炎既往史;雷诺现象、指(趾)端硬化、GORD、指(趾)溃疡、皮肤增厚、毛细血管扩张等病史;可有肉眼血尿(更常为镜下血尿)

水肿(如果存在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尿毒症症状和体征;经常在早上(硬皮病的特性)加重的手弥漫性肿胀,可伴足部肿胀

  • 血清肌酐: 迅速升高 更多
  • 尿液分析: 蛋白尿,血尿(最常见镜下血尿)
  • 病毒血清学: 异常
  • 全血细胞计数: 可能正常;与慢性胃肠道出血相关的小细胞性贫血;与硬皮病肾危象相关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抗链球菌溶血素O: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阳性
  • 链激酶或透明质酸酶抗体: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阳性
  • 补体滴度: 在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原发性混合冷球蛋白血症降低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 阳性
  • HIV 血清学: 艾滋病毒抗体
  • 冷球蛋白: 冷球蛋白血症阳性

糖尿病史

无特异性表现

  • 血红蛋白A1c: 异常
  • 尿液分析: 蛋白尿
  • 随机尿蛋白或肌酐比值: 异常

可能有关节痛病史;颧骨部(蝴蝶状)、泛发性或盘状光敏性皮疹;疲乏、体重减轻、紫癜性皮疹

关节触痛和多个关节肿胀,脱发,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

  • 抗核抗体 (ANA):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中,抗核抗体呈阳性
  •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在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阳性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前被称为“韦格纳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呈阳性
  • 抗双链 DNA: 在患 SLE 时呈阳性
  • 肾活检: 血管炎;受损血管模式取决于潜在病因

肾毒性的药物/非诺贝特相关肌酐升高

具有化疗药物(例如顺铂)、青霉胺、金硫苹果酸钠、非甾体抗炎药、卡托普利、丝裂霉素 C、环孢素或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海洛因的使用史;在开始使用非诺贝特后的数月内,可能出现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这被称为非诺贝特相关的肌酐水平升高[76]

正常

  • 致病药物停药试验: 肌酐回到基线水平

造影剂肾病

影像学检查中使用对比造影剂后48小时内出现血清肌酐升高

没有特异性发现;可能有潜在疾病的特征

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正常

  • 致病药物停药试验: 肌酐回到基线水平

肾小管肌酐分泌阻滞剂

西咪替丁、庆大霉素、贝丁酸衍化物(吉非罗齐除外)或甲氧苄啶用药史

正常

  • 致病药物停药试验: 肌酐回到基线水平

低血压(导致肾灌注减少的肾前性因素)病史;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损伤或脓毒症病史

低血压、头晕、心动过速、水肿;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

  • 尿比重: 升高,大于1.020 更多
  • 血液、尿液、痰液培养: 在败血症中病原体阳性
  • 尿渗透压: 升高(>500 mOsm/kg H₂O) 更多
  • 随机尿电解质: 钠排泄增加 更多
  • 钠排泄分数 (FENa): 升高 更多
  • 血清肌酐: 正常肌酐的两倍 更多
  • 动脉血气: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 全血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12 × 10^9/L (12,000/μL) 或<4 × 10^9/L (4000/μL),血小板计数较低

液体摄入量减少,呕吐,腹泻,烧伤;血容量不足的症状:口渴,体位性头晕,乏力,神志不清,肌痉挛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降低皮肤弹性,黏膜干燥

  • 直立位血压: 异常
  • 尿/血肌酐比值: 15-20:1

高血压病史

如果控制不好,血压升高

  • 血清肌酐: 升高

具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具有导致肾灌注降低的肾前性因素

呼吸困难,颈静脉扩张,啰音,端坐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尿

  • 病史和体格评估: 右或左心脏衰竭体征,颈静脉压升高和出现第三心音
  • 经胸超声心动图: 收缩性心力衰竭:左和/或右心室扩张和功能下降,射血分数低;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但左心室肥厚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且舒张期充盈异常。
  • 心电图 (ECG): 具有潜在的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肥厚或心房扩大的证据;可能有传导异常和 QRS 间期异常
  • 胸部 X 线检查: 异常
  • 全血细胞计数: 贫血,淋巴细胞百分率
  • 血清电解质: 钠减少(通常<135mg/dL),钾改变
  • 血肌酐或者尿肌酐: 升高 更多

肾静脉血栓

孤立肾、肾移植、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腰痛、睾丸痛或胁腹痛

腹部包块或正常检查血尿

  •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肾静脉阻塞
  • 磁共振静脉造影: 肾静脉阻塞
  • 综合代谢检查: 不正常的血清肌酐
  • 国际标准化比率: 异常
  • 尿液分析: 蛋白尿

孕妇血清肌酐升高;妊娠期血清肌酐的参考范围值要低一些(36-45 μmol/L [0.4-0.5 mg/dL]),高于此范围应关注是否有肾功能恶化

高血压,水肿

  • 尿液分析: 蛋白尿
  • 血清尿酸: >268μmol/L(4.5mg/dL)应考虑为上升

患者出现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伴随皮疹,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以下简称“过敏三联”),均由药物引发;毒素所致肾小管病,高钙血症,锂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脓尿,血尿,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尿

  • 尿液分析: 微血尿、无菌性脓尿、蛋白尿
  • 尿比重: 1.012-1.015
  • 尿渗透压: <350 mOsm/kg H₂O
  • 钠排泄分数 (FENa): 增加(>1%) 更多
  • 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尿素和血清肌酐: 升高

低血压损伤;血压长期下降

无特异性表现

  • 尿液分析: 粗颗粒管型;浑浊的棕色颗粒管型

心脏手术

心脏手术中主要动脉遭长时间钳夹和肾灌注不足,大量的失血

体液过多,尿量减少

  • 无: 临床诊断

肾切除术

肾脏捐赠者或者单侧或部分肾切除术后;生理状态发生改变

除手术疤痕之外,正常

  • 血清肌酐: 最初抬高,生理适应后恢复

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受者:血清肌酐的升高通常提示临床医生需保持警觉;其他致血肌酐升高的原因包括手术和感染等并发症,免疫抑制药物,对药物治疗不依从

发热,尿少,移植部位压痛,或无症状

  • 基础代谢检查: 血肌酐升高 更多
  • 免疫抑制药物的血药浓度: 可能升高 更多
  • 确定感染性原因的微生物检测: 可能为阳性,巨细胞病毒滴度,BK 病毒滴度 更多

生物学相关的血肌酐变化

女性;老年人;由于肌肉质量的差异致肌酐的产生发生变化;术中和住院患者肌酐的产生,肾小管的分泌,肾和肾外的排泄,及肌酐的降解发生改变

无特异性表现

  • 无: 在没有其他肌酐升高的原因,应考虑临床因素

罕见

病史
查体
首要检查
其他检查

放疗

放疗史

无特异性表现

  • 无: 临床诊断

内源性肾毒素

具有横纹肌溶解症、肿瘤溶解综合征、钙过敏病史

无特异性表现

  • 肌酸激酶: 横纹肌溶解症:显著增高
  • 肌红蛋白: 横纹肌溶解症:显著增高
  • 尿酸: 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尿酸

具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损伤病史,可导致缺血性肾病

血压升高、腹部杂音

  • 肾脏多普勒超声: 肾脏大小不对称,肾动脉血流减少
  • 血浆肾素活性:
  •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肾动脉狭窄

外伤性肾梗死

非穿透腹部创伤(创伤性肾梗死占所有非穿透腹部创伤的1%至2%);有腰椎损伤证据

腰椎区域创伤

  • 基础代谢检查: 血肌酐升高
  •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异常 更多
  • 肾双功能超声: 异常 更多
  • 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 异常 更多

多发胆固醇栓塞综合征

动脉操作(例如手术、置入支架或心导管检查)后血清肌酐水平急性或亚急性升高;多器官受累(皮肤病变、捶击趾/脚趾呈蓝紫色、胰腺炎、卒中、肠缺血、心绞痛,见于血管手术后数日或数周);胃肠道、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症状

捶击趾/脚趾呈蓝紫色、皮肤病变;视野缺损

  • 血清肌酐: 血肌酐逐步增加 更多
  • 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一过性的外周嗜酸粒细胞增多,贫血,白细胞增多
  • 随机尿电解质: 尿钠排泄分数
  • 红细胞沉降率: 升高
  • 补体(C3,C4)研究:
  • 淀粉酶: 可能升高 更多
  • 脂肪酶: 可能升高 更多
  • 乳酸脱氢酶: 可能升高
  • 肌酸激酶: 可能升高 更多

梗阻性(排尿)和刺激性(潴留)症状、排尿困难、胁腹痛、尿急或尿频加重、膀胱充盈感、尿潴留、肾绞痛、充溢性尿失禁、肾结石病史;肿瘤:体重减轻、排便习惯改变

非特异性发现;肋脊角压痛、耻骨上满胀、血尿

  • 生殖泌尿系超声: 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膀胱扩张
  • 膀胱扫描: 排尿后残留量增加
  • 插入导尿管: 排尿后残留量增加

肌肉素摄入

补充肌肉素来提高肌肉质量和提高运动表现

正常

  • 血清肌酐: 如果长时间摄入>10g/d的肌肉素可升高肌酐;中断肌肉素3至4周内恢复到基线水平 更多
  • 尿肌酐: 升高
  • 肌酸激酶: 轻度升高

家族遗传性肾脏疾病

遗传性肾脏疾病家族史

无特异性表现

  • 血清肌酐: 异常
  • 尿液分析: 蛋白尿
  • 随机尿蛋白或肌酐比值: 异常

肌酐测量方法的不同

碱性苦味酸法(Jaffe 反应)易受葡萄糖、果糖、丙酮酸、乙酰乙酸、尿酸、抗坏血酸、头孢菌素、胆红素、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以及蛋白质(肠外营养)的干扰;酶法肌酐测定受到的干扰比碱性苦味酸法少,但受 5-氟胞嘧啶、酚磺乙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单克隆 IgM 抗体、硝基甲烷和其他物质的影响

正常

  • 无: 在没有其他肌酐升高的原因,应考虑临床因素

检测干扰物质

测定方法受到各种干扰物质(葡萄糖、果糖、丙酮酸、乙酰乙酸、尿酸、抗坏血酸、头孢菌素、胆红素、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以及蛋白质)的影响;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下采用 Jaffe 法,干扰色原可造成血清肌酐值假性升高 20% 甚至更多;非肌酐色原对尿肌酐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晚期肾功能不全时对总体反应的影响小于肾功能正常时

正常

  • 不同方法测定血肌酐: 升高 更多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