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体位性眩晕

怀疑出血时,体位性眩晕对中度和重度失血的灵敏度分别为 22% 和 97%。特异性为 98%。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该发现尚未得到充分证实。[2]这也是自主神经功能不全(而非血容量不足)的一种体征。

体重减轻

体重低于基线。

直立性低血压

仰卧位至站立位收缩压降低>20 mmHg 对诊断中度失血的灵敏度为 9%(年龄<65 岁)和 27%(年龄>65 岁)。[2]从仰卧位至站立位舒张压下降>10 mmHg 也可以支持血容量不足的诊断。在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或服用某些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也可能存在直立性低血压。对于收缩压<90 mmHg 的患者,最好避免检查体位性血压变化。

体位性心动过速

从仰卧位至站立位脉率增加>30 次/min,对中度和重度失血的灵敏度分别为 22% 和 97%。特异性为 98%。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该发现尚未得到充分证实。[2]

休克体征

重度血容量不足的最终结果,导致组织灌注不良和缺血。

其他诊断因素

排尿量减少

患者出现排尿频率或排尿量降低,或尿液浓度增加。

腹泻

腹泻频繁严重的患者可能无法通过口服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因此会出现血容量不足。老年人和儿童尤其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

呕吐

呕吐频繁严重的患者通常无法通过口服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因此会出现血容量不足。老年人和儿童尤其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

黑粪

排出特征性黑色、焦油状、恶臭味粪便提示胃或十二指肠出血,血液经回肠和结肠排出。这种出血是导致血容量不足的常见原因。

便血

排出大量鲜红色血便,是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的一项重要指标。

GI 大量引流

对于住院患者,鼻胃管减压或肠内引流导致大量容量丢失时,如果不给予适当的液体维持或补充,则可能出现血容量不足。

多尿

可能与未控制的糖尿病以及尿中出现葡萄糖(导致渗透性利尿)相关。

经口摄入不足

持续的液体和溶质摄入不足可引起血容量不足。儿童和老年人尤其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

大量出汗

在较热的环境中进行长时间重体力活动,且溶质和水分补充不足,很快就会导致血容量不足。

烧伤

出现血容量不足的可能性取决于烧伤面积。如果是大面积烧伤,则会迅速导致血容量不足,因为丢失体液的溶质成分与血浆相似。

肠梗阻

肠中可留存多达 7 至 8L 的体液,尤其是阻塞发生在远端时。

重度胰腺炎

腹膜后腔可潴留大量的液体。

碾压伤

可导致血液和体液在第三间隙潴留,如大腿肌肉间隙。

腹腔内出血

可能丢失大量容量,血液流入腹腔。

疲乏

非特异性;可能是组织灌注减少的一种表现。

口渴

非特异性:在单纯血容量不足时可出现口渴,但在水分不足(脱水和高钠血症)时最明显,无论是否伴有低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可以刺激产生口渴感,但血浆渗透压升高(可见于脱水)对口渴的刺激最强。

黏膜干燥

提示血容量不足,在呕吐或腹泻时更有意义。对判断失血意义不是很大。

肌肉痉挛

可能反映组织灌注减少或电解质紊乱。

腹痛

对于肠系膜脉管系统有显著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重度容量丢失引起的腹部缺血可导致腹痛。然而,这也可能是腹腔内出血、肠梗阻或胰腺炎的症状。

胸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容量不足可导致低血压,从而引起心肌缺血以及心绞痛。

意识模糊

非特异性;但可能反映脑血流量不足,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毒症。

皮肤弹性降低

可提示间隙液量减少,特别是年轻人。该体征对老年人的意义不大,因为衰老也可导致皮肤弹性降低。

危险因素

利尿疗法

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增加利尿剂用量后或急性病时,常出现血容量不足。特别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正常血容量与血容量过高和过低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利尿剂剂量或液体摄取的任何微小变化均可能打破这种平衡。

慢性肾病

慢性肾血管收缩时,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少量降低,就可引起较大的临床影响。

老年人

这些患者在自己准备饮食方面可能缺乏动力或存在实际困难。如果不给他们准备好适量的水和电解质,或没有帮助他们摄入足够量的水和电解质,他们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

精神状态改变

意识水平下降的患者,无法自己饮水或自己控制水和溶质的摄入,就会出现血容量不足,除非通过鼻胃或静脉途径服用适当液体。

环境高温

在较热的环境中进行长时间重体力活动,且溶质和水分补充不足,则过量出汗很快会导致血容量不足。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