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容量扩张的首选。
对无活动性出血的临床稳定的患者,在监测的同时可以用晶体补充丢失的血浆,保证血细胞容积不会进一步降低。
补液的目的是恢复血液动力学稳定性,避免休克和器官缺血。补液方式通常为:快速推注 250 至 500 mL,必要时重复推注。由于准确估计实际的容量亏损量极其困难,所以应频繁监测生命体征,其中收缩压可用于确定补液是否足够。
血液是明确的血管扩容剂,尤其是出现贫血和活动性出血时。
一个单位的压积红细胞总体积为 300 至 400 mL。初始时常输注 2 个单位的压积红细胞,并监测患者的反应。
无进行性失血时,1 个单位血液可以使普通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加 1g/dL。[36]
新鲜冰冻血浆 (FFP) 含有生理量的活性血浆蛋白。
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或因子缺乏,以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并实现止血。
在大量输血的患者中,凝血因子的浓度降低,因为患者的大量血液已被输注的血液取代。[37]因此,为了代偿此作用,一般在每 10 个单位的压积红细胞中输注 1 至 2 个单位的 FFP。
当出血引起轻度血容量不足时,病因通常是自限性的,且不需要进行干预止血。
然而,应考虑治疗任何潜在或致病因素,预防发作。
急性出血时容量扩张的作用是在寻找和治疗出血源的同时,稳定患者的状态。
在 GI 出血中,通常必须通过内窥镜检查来进行诊断和治疗。上 GI 出血(如胃溃疡出血)时,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帮助检查胃部,出血未停止时还可进行干预。下 GI 出血(如憩室出血)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外伤或疑似出血的主动脉瘤,怀疑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的时,剖腹手术或其他外科干预前,可能需要进行 CT 扫描来确定出血和止血。
等渗盐水是血容量不足的最佳初始疗法。
如果症状和生命体征对口服补充反应不足,或患者因持续呕吐而无法耐受口服补充,则有必要进行静脉注射补充。
应谨记某些患者组(如青年人)可能代偿较好,因此最初仅表现出轻度的血容量不足,但事实上可能比临床上估计的损失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对静脉注射的液体复苏反应很快。
如果出现症状时有持续恶心和呕吐,即使仅有轻度血容量不足的体征,静脉注射盐水是复苏的最佳首选。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每次 25 mg,口服/经直肠给药/静脉给药,需要时每 6-8 小时一次
或
甲氧氯普胺 : 每次 5-10mg,口服,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最长 5 天,最多 30mg/天
或
昂丹司琼 : 每次 8 mg,口服/静脉输注,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或
地芬诺酯/阿托品 : 2.5 至 5 mg,口服,需要时每日 2-4 次,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20 mg
更多或
洛哌丁胺 : 起始剂量 4 mg,口服,然后在需要时 2 mg,每次稀便后口服,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6 mg
可以使用异丙嗪治疗恶心和呕吐,口服或经直肠给药。
也可以口服甲氧氯普胺。为最大程度降低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甲氧氯普胺最多只能使用 5 日。[38]
这种情况也可以口服昂丹司琼。
到急诊科就诊或持续呕吐时,可以静脉注射异丙嗪、昂丹司琼或相关药物。
非感染性腹泻可以使用止泻剂,如地芬诺酯/阿托品或洛哌丁胺。
在这种情况下,口服补液不足以补充丢失的容量。
这些患者经常需要住院,对复苏过程进行监测,或至少在急诊科进行较长时间的密切监测。
这些患者的复苏可能需要数升液体,但他们通常很容易达到稳定状态。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每次 25 mg,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6-8 小时一次
或
甲氧氯普胺 : 每次 5-10mg,静脉输注/肌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最长 5 天,最多 30mg/天
或
昂丹司琼 : 每次 8 mg,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异丙嗪、甲氧氯普胺和昂丹司琼对止吐非常有效。为最大程度降低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甲氧氯普胺最多只能使用 5 日。[38]
出现血容量不足和代谢性酸中毒时使用碳酸氢钠存在争议。但是,在无实验室结果的情况下,静脉注射等渗盐水仍是初始容量复苏的首选。
使用碳酸氢盐治疗阴离子间隙酸中毒(如乳酸性酸中毒)存在争议,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加重细胞内的酸中毒、增加乳酸的产生、并减少组织的供氧量。[24]
给予多个安瓿瓶的高渗溶液会导致高钠血症,而使用等渗碳酸氢钠输液则可以避免此问题。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多巴胺 : 5-20 μg/kg/min,静脉注射,根据反应递增剂量
或
去甲肾上腺素 : 0.5 至 1 μg/分,静脉使用,根据反应逐步调整剂量,每分钟最大剂量不超过 30 μg
一般而言,不对 GI 丢失导致的休克使用静脉注射血管升压类药物,因为盐水复苏更适宜治疗这种休克。但是,如果怀疑存在脓毒症,则常常有必要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
在这种状态下(如脓毒性休克),建议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以改善中心静脉压、血细胞容积、尿排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18]目的是保持平均动脉压>60-65 mmHg。[18]
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的时间点取决于具体的临床表现。脓毒症患者的初始复苏可能需要多达 10 L 的静脉补液,而腹泻失液时可能仅需 1 至 2 L。一般而言,输注的生理盐水(以 1 L 推注液的形式)可能多达 10 L,每次推注之后进行再评价,确保无容量过度负荷的体征。如果静脉补液后收缩压 (SBP) 未升至>100 mmHg,则应添加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
如果患者初次评估时 SBP<60 mmHg,则单独推注生理盐水不足以预防缺血,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将血管升压类药物与盐水联合使用。
乳酸盐林格溶液含有 130 mmol/L (130 mEq/L)的钠、28 mmol/L (28 mEq/L) 的乳酸盐、 4 mmol/L (4 mEq/L) 的钾以及钙和氯化物,可以扩容血管,但一般首选等渗盐水。
乳酸盐转化为碳酸氢盐,对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但这种转化对乳酸性酸中毒和肝病有害,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含有乳酸盐的液体。
肾功能衰竭时,使用乳酸盐林格溶液会导致高钾血症。[5]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异丙嗪 : 每次 25 mg,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6-8 小时一次
或
甲氧氯普胺 : 每次 5-10mg,静脉输注/肌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最长 5 天,最多 30mg/天
或
昂丹司琼 : 每次 8 mg,静脉注射,需要时每 8 小时一次
异丙嗪、甲氧氯普胺和昂丹司琼对止吐非常有效。为最大程度降低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甲氧氯普胺最多只能使用 5 日。[38]
出现血容量不足和代谢性酸中毒时使用碳酸氢钠存在争议。但是,在无实验室结果的情况下,静脉注射等渗盐水仍是初始容量复苏的首选。
使用碳酸氢盐治疗阴离子间隙酸中毒(如乳酸性酸中毒)存在争议,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加重细胞内的酸中毒、增加乳酸的产生、并减少组织的供氧量。[24]
给予多个安瓿瓶的高渗溶液会导致高钠血症,而使用等渗碳酸氢钠输液则可以避免此问题。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多巴胺 : 5-20 μg/kg/min,静脉注射,根据反应递增剂量
或
去甲肾上腺素 : 0.5 至 1 μg/分,静脉使用,根据反应逐步调整剂量,每分钟最大剂量不超过 30 μg
一般而言,不对 GI 丢失导致的休克使用静脉注射血管升压类药物,因为盐水复苏更适宜治疗这种休克。但是,如果怀疑存在脓毒症,则常常有必要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
在这种状态下(如脓毒性休克),建议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以改善中心静脉压、血细胞容积、尿排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18]目的是保持平均动脉压>60-65 mmHg。[18]
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的时间点取决于具体的临床表现。脓毒症患者的初始复苏可能需要多达 10 L 的静脉补液,而腹泻失液时可能仅需 1 至 2 L。一般而言,输注的生理盐水(以 1 L 推注液的形式)可能多达 10 L,每次推注之后进行再评价,确保无容量过度负荷的体征。如果静脉补液后收缩压 (SBP) 未升至>100 mmHg,则应添加使用血管升压类药物。
如果患者初次评估时 SBP<60 mmHg,则单独推注生理盐水不足以预防缺血,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将血管升压类药物与盐水联合使用。
应考虑调整或停止所有正在使用的利尿剂。
如果口服补液可以弥补经肾丢失的血容量,且不会出现电解质异常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则可以口服补液。
常用氯化钠片剂和电解质溶液。这些口服补液中通常会添加葡萄糖,通过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机制促进钠的摄取。
等渗盐水是补充烧伤皮肤失液的最佳方法。
出现较大表面积的重度烧伤时,容量亏损可以达数升。Parkland 公式旨在计算前烧伤 24 小时内的液体复苏需求,公式为(4mL x 体重 (kg) x 烧伤的体表面积%),前 8 个小时的补液量是计算结果的一半,后 16 小时给予剩下的一半补液量。但是,还应注意密切监测每小时的排尿量,并对复苏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排尿量保持在 0.5 至 1 mL/kg/h。
但是,由于烧伤患者存在复苏过度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过多的液体会引起腹内压升高以及腔室综合征。[39]
如果是重度烧伤且累及较大的表面积,则有必要转诊至专门的烧伤中心。烧伤中心会对患者进行合适的予确定性治疗,如清创术,伤口包扎以及外敷抗生素。
最终,可以使用暴露组织进行皮肤移植,以覆盖损伤的区域达到整形目的,同时减少持续失液的可能性。
出汗过多时,若收缩压 (SBP)>100 mmHg,脉搏<100 bpm,应口服补液或静脉注射 0.45% 的氯化钠。汗水中的溶质比丢失的体液中的溶质少,因此,在失液不太严重时,可以补充低渗溶液。
但是,在较严重的情况下,SBP<100 mmHg 和/或脉搏>100 bpm,应优先选用等渗盐水进行初始复苏;生命体征改善且患者处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即可以改用低渗盐水或口服补液。当出汗过多导致重度容量丢失,且引起低血压 (SBP<100 mmHg) 并出现症状(如意识模糊)时,应使用等渗盐水。
在中度至重度血容量不足的其他状态下,最好选用可以扩容血管的液体。
即使存在脱水引起的高钠血症,但出现血容量不足时,也应使用等渗盐水。
单纯出汗导致重度血容量不足和低血压的情况较罕见。
初始时通常会通过鼻胃管减压对肠梗阻进行保守治疗。但是,需要对某些患者进行外科干预,以缓解梗阻。
大静脉(如门静脉)梗阻,可以引起腹水和体液储留,可能很难治疗。在静脉闭塞的某些情况下,使用抗凝血药,在等待抗凝作用出现的同时,可以适当的补充容量亏损。
通过使用大量的等渗盐水(治疗容量丢失)通常可以治疗胰腺炎。
对于碾压伤,必要时可以与骨科会诊,进行隔室压力测量以及筋膜切开术。
支气管黏液溢或胸膜腔积液引流是血容量不足的罕见病因,但可见于慢性疾病或住院患者。
症状可以反映血管内血容量不足,因此必须使用等渗溶液扩容血管。
可能需要胸膜固定术,阻止液体继续流至胸膜间隙。
如果支气管黏液溢很严重,足以引起容量丢失,则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感染治疗。
必须意识到经口摄入不足,且应密切监测血容量不足的生命体征和症状。
通常见于表达口渴能力有限的婴儿和老年人。
常用氯化钠片剂和电解质溶液。这些口服补液中通常会添加葡萄糖,通过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机制促进钠的摄取。
儿科电解质溶液用于儿童,尤其是胃肠炎患儿。该产品含有钠、钾、氯化物、柠檬酸盐和右旋葡萄糖,目的是补充呕吐或腹泻丢失的溶质和水。[33]
等渗盐水是血容量不足的最佳初始疗法。
补液的目的是恢复血液动力学稳定性,避免休克和器官缺血。通常通过快速输注 250 至 500 mL 晶体溶液的方式补液,必要时重复补液。由于准确估计实际的容量亏损量极其困难,所以应频繁监测生命体征,其中收缩压可用于确定补液是否足够。
使用等渗盐水补充初始容量亏损时,经常使用 0.45% 的氯化钠作为维持液体。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