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白瞳症,即瞳孔白色反光。其他表现包括斜视(内斜视或外斜视)、视力下降(尤其是双眼患儿)、假性眶蜂窝织炎伴明显眶周水肿、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前房积脓(肿瘤细胞位于虹膜前)和眼痛。少数情况下,双眼 RB 同时伴有松果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松果体瘤),则称为三侧性 RB。罕见 RB 伴发其他小儿眼科疾病,如牵牛花综合征(一种表现为视盘处胚裂的先天性疾病)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有 13q 综合征的儿童除了典型的全身性表现(包括心理发育和生长发育迟缓、颅面畸形、手足畸形以及脑、心脏和肾脏缺陷)之外,还可伴发 RB。[5]虽然大多数 RB 发生于 3 岁以下的儿童,但在 7 岁或以上的儿童中也有病例报道。[2]有时 RB 可通过超声在子宫内检出,或在出生后短期内检出,尤其是存在已知 RB 家族史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