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新兴疗法

玻璃体内化疗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对初始治疗无反应的玻璃体种植。考虑到肿瘤沿针道播散的问题,可能较难得到广泛应用。该疗法在日本已广泛应用,但有关最佳治疗实践的数据还很少。[51]已有关于玻璃体腔注射马法兰用于治疗既往动脉内化疗或全身化学减容术后复发的玻璃体种植的研究报道。[52]低剂量马法兰效果较差,副作用也小,而高剂量时肿瘤则得到良好控制。但高剂量易引起持续性张力减退和眼球痨等毒副作用。未发现肿瘤眼外种植。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评估了 304 例 RB 患者行治疗性玻璃体腔注药后发生肿瘤眼外播散的风险。[53]仅 1 例患者出现肿瘤眼外播散,另外有 1 例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尚不能排除因玻璃体腔注药所致。此次系统回顾中,经过平均 72.1 个月的随访,可疑玻璃体腔注药导致肿瘤眼外播散的患者所占比例为 0.007(95% 可信区间为 0.0008~0.0236)。在加强注射技术的安全性后,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的 61 例患者(347 次注射,平均随访 19.6 个月),均未出现肿瘤播散。因此,玻璃体腔注药极少引起 RB 转移,不应阻止其在适宜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使用其他玻璃体内药物(如托泊替康)也得到类似结果。[5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