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HBV是有包膜的、非细胞病变的、嗜肝性的、高度感染性DNA病毒,属于嗜肝病毒家族。[15][16]病毒外层包膜包括三个相关表面抗原 (HbsAg),其中数量最多的为S蛋白。针对HBsAg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包膜内面是病毒核衣壳或者叫核心,它包含部分双链环状DNA (HbcAg)。HBcAg来源的多肽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HBV的关键性宿主细胞免疫反应。HBeAg是病毒活跃复制的指标,但目前并不清楚其真正功能。X蛋白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DNA聚合酶是逆转录酶,它的作用是合成HBV DNA的正链和负链。[15][16]

病理生理学

病毒并不直接杀死肝细胞。[16]在HBV感染者中,宿主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导致肝脏损伤的原因。[17]这似乎是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是体液免疫反应主要参与了发病机制。宿主T细胞接受了淋巴器官内抗原提呈细胞呈递的病毒表位后诱导出现了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这些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成熟并扩增,进而迁徙到肝脏。在急性HBV感染时,大多数HBV DNA通过CD8+T细胞依赖性非细胞毒性炎症反应从肝细胞内被清除,这种免疫反应由CD4+T细胞激发,主要通过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起作用,这导致病毒复制下降并通过HBV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溶解受感染的肝细胞。[18]相比之下,慢性HBV感染者只会出现较弱的、少见并且局限的HBV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且在这些患者肝脏中出现的大部分单核细胞是非抗原特异性的。[19]HBV生活周期[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HBV生活周期Ganem D, Prince AM.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自然病程和临床结果。N Engl J Med.2004;350:1118-1129;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

HBV可出现于肝脏外的其他部位,而其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位于肝细胞内,因而基于现有药物来根除病毒目前不太现实。cccDNA作为转录前基因组信使RNA的模板,在HBV启动复制中起着重要作用。[20][21][22][23]肝细胞内持续存在的cccDNA是体内病毒存在的标志。不幸的是,目前的治疗并不能清除cccDNA,而是只能降低其水平。[24][25][26][27][28][29][30]即便是肝细胞核内持续存在的较低水平的cccDNA,也与治疗停止后病毒的反弹相关。此外,在复制过程中HBV DNA向肝细胞核的整合也可以揭示为何HBV慢性感染者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率增加。另外,HBV和HCV的共感染可协同增加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的风险,[31][32][33][34]这是因为 HBV 和 HCV 均可以单独地感染同一肝细胞。[35]

分类

乙肝病毒基因型[1]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基于整个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不同基因型间有8%核苷酸序列差异,不同基因型乙肝病毒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2]数据表明,乙型肝炎病毒 (HBV) 基因型可能在 HBV 相关肝脏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并对治疗产生应答。[3]研究表明基因A型和B型感染者更容易出现HBeAg的血清转换。[4][5][6][7]然而一项研究表明,乙型肝炎 e 抗原 (HBeAg) 血清转换的改善仅限于基因型 A。[8]鉴于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α 治疗(而不是采用核苷酸或核苷治疗)后可观察到治疗反应的改善,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建议的基因型测试及出现相关治疗反应之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是有帮助的。[3]

  • 基因A型HBV主要分布于美国、北欧和非洲。相对于基因B、C和D型HBV感染者,基因A型HBV感染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有更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

  • 基因B型和C型HBV主要分布于亚洲和美国。与 C 基因型相比,B 基因型感染者发生 HBeAg 血清转换的年龄更小,肝坏死性炎症活跃度更低, HBeAg 血清转换后的缓解更持久、进展为肝硬化的速度更慢,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更低。C 基因型是与肝硬化和肝癌最相关的乙型肝炎基因型。[3]

  • 基因D型主要分布于美国、南欧和中东。

  • 基因E型分布于非洲。

  • 基因F型和H型主要分布于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

  • 基因G型分布于非洲。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