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安全的医疗实践、[25] 静脉或鼻内吸毒[26] 以及输血或器官移植病史。[28]

其他诊断因素

全身性症状

慢性丙型肝炎通常无症状,但是一些患者可能有非特异性症状,例如乏力、肌肉酸痛、关节痛。

黄疸

可能提示肝病晚期,急性期感染很少出现。

腹水

提示肝病晚期。

肝性脑病的症状

意识模糊、意识改变或者昏迷可能提示肝病晚期。

肝外表现

患者偶尔会出现肝外表现体征(例如血管炎;肾脏并发症;皮肤表现,例如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危险因素

不安全的医疗实践

世界各地最常见的病因是医学治疗过程中不安全的注射行为。[25]

静脉或鼻内吸毒

许多感染是由于非法注射毒品。[26] 然而,鼻内吸毒也可能导致感染。

对于静脉吸毒者,联合使用针头和注射器方案与阿片类药物替代疗法使获得 HCV 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了 71%(与最小风险下降相比)。[27]

输血或器官移植

在美国1992年前输血、1987年前输入凝血因子是传染两种肝炎的危险因素。 类似时间窗同样适用于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例如,在英国,1991 年 9 月前 [输血] 或 1986 年前 [输注凝血因子])。

输血相关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在对献血者进行筛查之前。目前发达国家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几率小于 1/200 万输血单位。[28]

器官移植受者也同样面临风险。

1945 年至 1965 年间出生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建议为 1945 年至 1965 年间出生者进行一次性筛查,因为此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异常高。[29] 此建议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地区,因为具体筛查方法将视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而定。

酗酒

增加肝硬化风险,降低病毒清除率。

白介素 (IL)-28B 基因多态性

有利的白介素 28B 基因变异型 (C/C) 与病毒自然清除有关,基因型 C/C 患者自发清除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是相同基因位点(T/T 和 C/T)有变异的患者的 3 倍。[30]

非洲裔人群不太可能具有 C/C 基因型,因此自发清除丙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最小。[31]

HIV

病毒清除几率低,肝脏疾病进展的几率高(尤其是 CD4 细胞数目低者)。

监禁/收容

在被监禁或被收容者中,患病率更高。[15]

血液透析

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患病率始终高于健康人群,表明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高。[32]

医疗工作者

有抗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血液皮肤接触史的医疗工作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平均几率是 1.8%,也有报道显示高达 6%~10%。[33]

纹身

非静脉注射毒品者纹身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OR 5.74, 95% CI, 1.98~16.66)。[34]

多个性伴侣

性交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几率低。[35]

然而,15% 的丙型肝炎患者通过性暴露感染丙型肝炎病毒。[36]

母亲感染者(胎儿)

母婴(垂直)传播率为 2.4%。[20]

如果是丙型肝炎病毒、HIV 共感染者或母亲血清丙型肝炎病毒 RNA 滴度高,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几率增大。[37]

应当指出,一般认为母乳喂养是安全的;然而,如果受感染母亲的乳头裂开或出血,应当避免哺乳。

男性

和女性相比,男性病毒清除几率低,进展为肝硬化几率高。[31][38]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