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丙型肝炎合并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为 91%,10 年生存率为 79%。[42][71]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5 年肝功能失代偿几率为 18%,10 年几率为 30%。[72][73]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5 年生存率仅为 50%。尽管罕见,但是在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可能复发。[74]

一项意大利研究对近 200 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 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前瞻性随访 14 年,结果显示,死亡风险约为每年 2.5%,但如果在基线期存在食管静脉曲张,则年死亡风险加倍 (5%)。这也证实了基因 1b 型(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基因型)与肝癌发生率、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死亡率密切相关。[75] 基因 3 型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增加相关。[76]

死亡率不断增加,在美国,与 HCV 相关的死亡数量现在已经超过与 HIV/AIDS 相关的死亡数量。在 2014 年,HCV 导致的死亡数量是 19,659 例(每 100,000 人中有 5 例死亡),主要是 55 至 64 岁的患者(每 100,000 人中有 25 例死亡,占所有 HCV 相关死亡的 50.9%)。男性的死亡率大约是女性的 2.6 倍。[12]

美国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HCV 感染患者过高的死亡风险可能归因于可以纠正的健康风险行为(即吸烟、饮酒或使用违禁药物、体力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而不是 HCV 感染本身。[77]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