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由于数据不一致性,很难对该疾病进行具体的长期展望。尽管该病以无痛症状的形式存在,并且常常多年不会打扰患者近乎正常的生活,但是白血病、耗竭期、PV(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严重血栓的风险一直存在。[53]一项纳入 1545 名 PV 患者的国际研究根据年龄、白细胞计数和静脉血栓形成病史确立了风险评分:[10]

  • 低(中位生存期位 27.8 年)

  • 中(中位生存期为 18.9 年)

  • 高(中位生存期为 10.9 年)。

在该模型中,年龄≥67 周岁得 5 分,年龄为 57-66 周岁得 2 分,白细胞计数≥15 x 10^9/L(15 x 10^3/μL 或 15,000/μL)和存在静脉血栓形成分别得 1 分。

整个研究群组的中位生存期预计为 18.9 年,但当分析被局限于有着最成熟生存期数据(对 44% 的患者的随访一直持续到其死亡为止)的中心 (n = 337) 时,中位生存期仅为 14.1 年。[10]在各种大型研究中,PV 患者的最常见死因是心血管并发症[11][96]和转化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1][77][78]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