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肝癌的病因有很多。[10]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酗酒是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也是全世界肝癌的主要病因。在肝癌的进展中,酗酒、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11][12]胰岛素抵抗可引起(与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没有病毒性肝炎或无酗酒患者发生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11][13]另外,一级亲属的肝癌家族史似乎是发生肝癌的一个明显危险因素。然而,这种关系的确切性质尚未完全清楚。[14]

其他引起肝硬化演变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黄曲霉毒素、遗传性血色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病、钍造影剂、吸烟、口服避孕药和雄激素类固醇,都还未完全清楚。[9]

肝癌也可以在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发生。大约 25% 的肝癌患者没有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学

慢性炎症和肝硬化在肝细胞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近期分子和动物研究已经发现了关键驱动因素和突变特征以及肝癌的分子学亚类。更好地理解这些分子学失调,能够发现新的化学预防和靶向治疗方法。[15]

早期罹患乙型肝炎导致疾病持续时间较长,导致慢性炎症和肝硬化。乙型肝炎是直接的致癌物,它可引起 P16 基因的甲基化,而这个过程可导致肝细胞癌变。[16]另外,HBV 的 X 基因突变也与其相关。[17]

有假设认为高雌激素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的丙型肝炎患者可能发生肝癌。[18]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常常因为肝硬化而发生,但是肝癌也可以在没有肝硬化的患者中发生。

伴有代谢异常的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可以导致氧化应激,产生活性氧化产物,引起 DNA 的损伤,从而导致如 p53 癌相关基因的突变。[12][19]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真菌毒素,很多种曲霉菌都可产生。且常常感染大豆。长期暴露在黄曲霉毒素下的患者可引起 p53 抑癌基因突变。

肝癌的发病机制通常从异型增生的结节发展而来,根据显微镜下的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高度或低度异型增生。[20]高度异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发展为肝癌的几率较高。几乎三分之一的高度异型增生结节能够在 2 年内发展为肝癌,而超过 80% 的异型增生结节在 5 年内发展为肝癌。[21]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