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危险因素的存在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潜在的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酗酒、糖尿病、肥胖和肝癌家族史。

高龄

美国肝癌患者在确诊时的平均年龄大约为 60 岁,但是在 45 岁到 60 岁之间的人群中发病率增加。[2]

肝肿大

肝脏可能因肿瘤血供丰富或慢性肝脏疾病导致的持续炎症而增大。

其他诊断因素

腹胀

患者常伴有腹胀或腹水这位柬埔寨女性患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引起腹胀前来就诊[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这位柬埔寨女性患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引起腹胀前来就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Patricia Walker 医学博士,地区医院,明尼苏达州;经获准使用 [Citation ends].与肝硬化相关。

食管或胃静脉曲张出血

在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中常见。

右上腹痛

因肝脏增大、肝脏炎症和肝包膜的牵拉。

易饱胀

因腹水对胃的压迫而导致。

体重减轻

不特异但是是典型的临床特征。

下肢水肿

非特异性表现。

肝性脑病

在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中常见。

恶病质

可能与肝硬化和肝癌相关。

黄疸

提示进展的失代偿期肝硬化。

脾肿大

提示继发于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症。

扑翼样震颤

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常见,提示肝性脑病。

肝掌

提示慢性肝病或肝硬化。

蜘蛛痣

提示慢性肝病或肝硬化。

脐周侧支静脉

主要在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中出现。

肝臭

在有肝性脑病的患者中。

腹泻

可能是个表现。

癌旁综合征

低血糖可能是癌旁综合征的一个表现。其他与肝癌有关的癌旁综合征包括高钙血症、红细胞增多、水样腹泻 (由于血管活性肠肽或胃泌素)、皮肌炎、天疱疮和黑棘皮症。

骨痛

提示转移。

严重的腹痛

与肿瘤自发破裂入腹腔相关。

梗阻性黄疸

可能因为肿瘤堵塞胆管。

直肠静脉扩张

这在晚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直肠中出现。

血管杂音

继发于肿瘤的富血供。

危险因素

肝硬化

被认为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肝癌是从肝硬化肝脏的肝细胞发展而来的。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早年 HBV 感染和 HBV 携带者增加了发生肝癌的风险。[22]

HBVe 抗原 (HBeAg)、高 HBV DNA 水平、前核心区变异、年龄大、肝硬化、ALT 升高、大量饮酒以及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 的患者风险明显增加。[13][22][23][24][25][26][27]

家庭接触者可以通过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传播 HBV。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

与乙型肝炎不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在发生肝癌前几乎总是先有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加大。[27]

病毒感染的时间与肝癌的进展相关。

慢性酗酒

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每日酒精摄入>80 g,持续超过 10 年,肝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5 倍。[28]

糖尿病

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可使发生肝癌的风险加倍。[29]

肥胖

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可使发生肝癌的风险加倍。[29]

肝癌的家族史

一级亲属有肝癌家族史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这种关系的确切性质尚未完全清楚。[14]

黄曲霉毒素

这种毒素通常污染玉米、大豆和花生,引起 p53 基因的突变,从而导致癌的发展。[30]

钍造影剂

钍造影剂(二氧化钍)是一种在 1920 年代早期到 1950 年代使用的放射性造影剂。它半衰期长,被肝脏、脾脏和骨髓摄取,导致肝癌的潜伏期为 15 到 25 年。[31]

血色病

铁过量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遗传性血色病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32]另外,罹患遗传性血色病 (HH) 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 HH 的风险较高,因此肝癌的风险也增高。[32]

吸烟

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损害肝细胞,通过致癌或免疫效应作用。它产生的化学物质可导致坏死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也会通过继发的红细胞增多导致肝脏内的铁过量。[33][34]

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

由 SERPINA1 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遗传性异常,由于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或形成异常,从而使得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破坏肺和肝细胞。[35]这些患者有发生肝硬化和肺气肿的风险。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这些患者每年肝癌的发生率为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

肝癌是长时间 PBC 的并发症。年龄大、男性和门静脉高压是 PBC 患者发生肝癌的的临床预测指标。[3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处于晚期肝硬化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增加。

雄激素类固醇

长期使用合成雄激素类固醇增加发生良性和恶性肝肿瘤的风险。肝细胞上有雄激素受体,这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形成肝癌。[37][38]

口服避孕药

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增加发生良性和恶性肝肿瘤的风险。肝细胞上有雌激素受体,这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恶性转化形成肝癌。[37][38]

男性

男性易发生肝癌,可能与高雄激素水平有关。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