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对乙酰氨基酚 : 儿童:10-15 mg/kg,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75 mg/kg;成人:500-1000 mg,口服,需要时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为 4000 mg
磷酸可待因 : 儿童:禁用于<12 岁的儿童,12-18 岁儿童应慎用;成人:需要时 15-60 mg,口服,每 4-6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 240 mg
如果尚未确定风湿热的诊断,应停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 (NSAID),推荐仅使用镇痛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
须停用阿司匹林和 NSAID 以便于诊断;该类药物可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但不影响疾病的长期结局。例如,对疑诊的单关节炎患者,一旦出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则可确诊风湿热。
对于疑似风湿热患者,一个较好的策略是卧床休息并定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同时进行检查以尽快确认诊断。一旦确诊,立即对患者进行常规 NSAID 治疗。
一般不推荐阿片类镇痛药,尤其是儿童。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如必须使用该类药物,则应非常谨慎。12 岁以下儿童禁用可待因,也不推荐年龄在 12-18 岁间且存在肥胖或者诸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严重肺病等疾病的青少年使用可待因,因为该药可能增加呼吸疾患的风险。[79] 通常推荐仅用于治疗≥12 岁儿童中其他镇痛药物治疗不成功的急性中度疼痛。应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并持续最短时间,治疗时间限于 3 天。[80][81]
苄星青霉素 : 体重≤27 kg 的儿童:60 万单位 (450 mg),肌内注射,每 3-4 周一次;体重>27 kg 的儿童和成人:120 万单位 (900 mg),肌内注射,每 3-4 周一次
红霉素 : 儿童和成人:250 mg,口服,每日两次
对于疑似风湿热的患者(即,通常在高发病率地区,临床医生高度怀疑急性风湿热的诊断,但可能因为缺乏全面的检测手段,而不完全符合琼斯标准),[2] 给予时间更短的二级预防治疗后,重新进行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评估是合理的。这应在与儿童和家庭协商的情况下进行,并仔细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家族史。
最有效的抗生素是青霉素,最有效的给药方法是每 3-4 周肌内注射长效苄星青霉素。[96][97] 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可使链球菌性咽炎减少 71%-91%,并使复发性风湿热减少 87%-96%。[97] 已证实存在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红霉素治疗。[1] 在妊娠期可安全使用青霉素。[1] 抗凝作用不是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禁忌证。应对青霉素过敏进行全面分析。如果需要,应转诊给专科医生,因为青霉素仍是二级预防治疗的首选药物,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适合进行脱敏治疗。
对于尽管坚持二级预防治疗方案但仍出现复发或非典型关节症状(特别是那些没有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心瓣炎证据)的患者,应考虑其他风湿病诊断,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苄星青霉素 : 体重≤27 kg 的儿童:60 万单位 (450 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体重>27 kg 的儿童和成人:120 万单位 (900 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
苯氧甲基青霉素 : ≤27 kg 的儿童:250 mg,口服,每日 2-3 次,持续 10 日;>27 kg 的儿童和成人:500 mg,口服,每日 2-3 次,持续 10 日
或
红霉素 : 儿童:30-50 mg/kg/日,口服,分 3-4 次给药,持续 10 日,每日最大剂量 1000-2000 mg;成人:250-500 mg,口服,每日 4 次,持续 10 日
首选治疗手段是单次注射苄青霉素。若患者拒绝肌内注射青霉素,则可选择口服青霉素;但是,需要密切监测依从性。
口服红霉素可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应密切监测其依从性。
应彻底调查青霉素过敏;如果需要,转诊给专科医生,因为青霉素仍是二级预防治疗的首选药物。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阿司匹林 : 儿童:50-6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4 小时一次,需要时可增加至 80-100 mg/kg/日;成人:4000 m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4-6 小时一次
或
萘普生 : >2 岁的儿童:10-20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12 小时一次,最大剂量 1000 mg/日;成人:250-500 mg,口服,每日 2 次,最大剂量 1250 mg/日
或
布洛芬 : >6 月龄的儿童:5-10 mg/kg,口服,每 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 40 mg/kg;成人:400-800 mg,口服,每 8 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 2400 mg
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通常对风湿热患者的关节炎有显著效果。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推荐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已经成功使用了萘普生,[86] 某些专家推荐将萘普生作为一线治疗,因为其每日使用两次且不良反应少,以及瑞氏综合征风险降低。已在儿童中成功应用布洛芬,但是尚无将其用于治疗儿童风湿热的有效性的特定数据。
大多数患者只需要治疗 1-2 周,但有些患者需要长达 6-8 周的治疗。
由于存在水杨酸中毒的风险,应避免服用极高剂量阿司匹林和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毒性反应包括耳鸣、头痛和呼吸急促,并且可能在水杨酸水平高于 20 mg/100 dL 时开始出现。这些反应通常会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数日内消退。如果有条件,应监测水杨酸水平。
随着剂量的减少,关节症状可能复发(所谓的“反弹现象”)。这并不代表风湿热复发,可以仅用另一个短疗程的高剂量阿司匹林来治疗。
在并发病毒性疾病时,应考虑停用阿司匹林,这是因为存在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如果在流感季给予阿司匹林,应接种流感疫苗作为一种预防措施。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呋塞米 : 儿童(静脉注射):初始剂量为每 6-12 小时 1-2 mg/kg,视反应情况每 2 小时增加 1 mg/kg,单次最大剂量 6 mg/kg;儿童(口服):初始剂量为每 6-8 小时口服1-2 mg/kg,视反应情况每 6-8 小时增加 1-2 mg/kg,单次最大剂量 6 mg/kg;成人(静脉注射):初始剂量为 20-40 mg,视反应情况每 2 小时增加 20 mg/次;成人(口服):每 6-8 小时口服 20-80 mg,视反应情况每 6-8 小时增加 20-40 mg/次,每日最大剂量 600 mg
更多或
螺内酯 : 儿童:1-3 mg/kg/日,口服,分次给药,每 6-12 小时一次;成人:25-200 mg/日,口服,分 1-2 次给药
依那普利 : 儿童:咨询专科医生寻求剂量指导;成人:初始剂量为 2.5 mg,口服,每日两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最大剂量 40 mg/天
或
赖诺普利 : 儿童:咨询专科医生寻求指导剂量;成人:初始剂量为 2.5-5 mg,口服,每日 1 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最大剂量 40 mg/天
或
卡托普利 : 儿童:咨询专科医师以指导剂量;成人:初始剂量 6.25 mg,口服,每日 3 次,随后根据反应逐渐加量,最大剂量 450 mg/天。
-- 和 --
呋塞米 : 儿童(静脉注射):初始剂量为每 6-12 小时 1-2 mg/kg,视反应情况每 2 小时增加 1 mg/kg,单次最大剂量 6 mg/kg;儿童(口服):初始剂量为每 6-8 小时口服1-2 mg/kg,视反应情况每 6-8 小时增加 1-2 mg/kg,单次最大剂量 6 mg/kg;成人(静脉注射):初始剂量为 20-40 mg,视反应情况每 2 小时增加 20 mg/次;成人(口服):每 6-8 小时口服 20-80 mg,视反应情况每 6-8 小时增加 20-40 mg/次,每日最大剂量 600 mg
更多通常首选利尿剂,对轻度至中度心力衰竭有效。呋塞米和螺内酯是最常用的利尿剂。
对于重度心力衰竭,尤其是出现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则可以在呋塞米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抑制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和赖诺普利是最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通常不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因为联用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泼尼松龙 : 儿童和成人:1-2 mg/kg/日,口服,持续 7 日,最大剂量 80 mg/日
皮质类固醇不适用于轻中度全心炎患者,但可用于部分重度全心炎、心力衰竭和/或心包积液患者。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出血和体液潴留,两者都可加重心力衰竭。糖皮质激素也有免疫抑制作用。
应考虑同时应用奥美拉唑,以降低胃肠道出血风险。
糖皮质激素通常还可控制关节疼痛和发热,因此在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能不需要抗炎药物。患者完成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后,特别是疗程短时,可能需要重新开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如果糖皮质激素治疗需使用超过 1 周,应每周逐渐减少 20%-25%。
尽管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对全心炎和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部分治疗风湿热的临床医生认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热可加速康复。两项 meta 分析未发现糖皮质激素优于安慰剂的任何获益,但纳入的研究年代久远且质量较低。[78][88] [ ]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地高辛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
或
胺碘酮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
罕见情况下,房颤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胺碘酮或地高辛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心内科医生的建议为,推荐在开始治疗前使用。
在进行胺碘酮治疗时,应监测甲状腺功能。
地高辛极少用于儿童。地高辛的治疗窗较窄,它的使用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有关。[98] 治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药物水平。
这对于急性心脏失代偿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可能是必要的。风湿性瓣膜的择期手术通常考虑瓣膜修复术,但由于炎性组织存在脆性,瓣膜急性破裂时也许无法进行该治疗。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卡马西平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
丙戊酸 : 儿童和成人:咨询专科医生以指导剂量
通常不需要治疗,除非舞蹈病很严重,并使患者有受伤的风险,或者导致患者严重失能或不适。
可使用丙戊酸或卡马西平。丙戊酸可能比卡马西平更有效,[90] 但是卡马西平是一线治疗的首选,因为丙戊酸有潜在的肝毒性。[49] 对于女性使用丙戊酸要特别注意。2018 年,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最终完成了对丙戊酸及其类似物的审查,并建议在妊娠期禁止使用这些药物,因为存在胎儿/儿童出现先天畸形和发育问题的风险。[91] 在欧洲和美国,除非已实施妊娠预防计划并且符合特定的条件,否则丙戊酸及其类似物不得用于存在生育可能的女性患者。[91]
治疗可能使舞蹈病症状完全消失,或仅减轻此类症状。通常需要给药 1-2 周方能起效,推荐治疗持续至舞蹈病消退后 2-4 周。
使用卡马西平时应监测肝脏转氨酶。
苄星青霉素 : 体重≤27 kg 的儿童:60 万单位 (450 mg),肌内注射,每 3-4 周一次;体重>27 kg 的儿童和成人:120 万单位 (900 mg),肌内注射,每 3-4 周一次
红霉素 : 儿童和成人:250 mg,口服,每日两次
最有效的抗生素是青霉素,最有效的给药方法是每 3-4 周肌内注射长效苄星青霉素。[96][97] 肌内注射苄青霉素可使链球菌性咽炎减少 71%-91%,并使复发性风湿热减少 87%-96%。[97]
二级预防可以降低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如果患者能坚持 10 年以上,则能使风湿性心脏病逆转约 50%-70%。[94][95]
二级预防的持续时间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包括年龄、自从上次急性风湿热发作以来的时间和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推荐的预防治疗时间也因临床指南的不同而存在差异。[1][49][99][100] 对于未确诊的全心炎患者,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印度指南推荐二级预防持续至最后一次发作后 5 年或直到 18 岁(以时间较长者为准)。[1][100] 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指南推荐,对于所有风湿热患者,包括那些没有全心炎的患者,至少要进行 10 年的预防治疗或直到 21 岁,以较长的时间为准。[49][99] 对于存在全心炎(轻度二尖瓣反流或陈旧性全心炎)的患者,WHO 推荐二级预防持续至最后一次发作后 10 年或直到 25 岁(以时间较长者为准)。对于患有中度或重度瓣膜病的患者,包括接受瓣膜手术的患者,WHO 推荐终身接受二级预防治疗,并且澳大利亚指南推荐至少持续至 30 岁(新西兰)或 35 岁(澳大利亚)或直至 40 岁(严重风湿性心脏病)。[1][49][99]
已证实存在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红霉素治疗。[1] 在妊娠期可安全使用青霉素。[1]
应对青霉素过敏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如果需要,应转诊予专科医生,因为青霉素仍是二级预防治疗的首选药物,且可能需要进行脱敏治疗。抗凝治疗不是肌内注射苄青霉素的禁忌证。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