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抗精神病药造成的继发性静坐不能 |
短期 | 高 |
患者主诉烦躁不安。例如劳拉西泮或普萘洛尔等是治疗期间的常规处方药物;但是支持这一临床实践的证据较少。[222]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 |
||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继发体位性低血压 |
短期 | 高 |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 α-肾上腺素活性导致体位性低血压,通常在起始或加量时出现。[224] 该并发症通常在药物治疗的前几个小时或前几天短暂出现。任何患者都可能出现低血压,但是老年患者更为敏感。预防措施包括教育患者采用慢动作起身。 |
||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
短期 | 中 |
肌张力障碍指任何横纹肌上不自主的肌肉收缩。静脉或肌内注射苯海拉明或苯甲托品能够在数分钟内逆转肌张力障碍。[225]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 |
短期 | 中 |
开始用药后的最初几个月随时可能出现。特异性症状群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肉强直、高热及意识障碍。由于能够威胁生命,必须尽早诊断出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NMS)。除了立即停药并静脉输液,患者需要支持性干预,最好送入重症监护病房。[226]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帕金森氏综合症 |
短期 | 中 |
帕金森样临床现象,包括姿势僵硬、运动流畅性减弱、步子小及面部表情较少。在药物治疗开始时每日给予苯海拉明或苯扎托品,尤其是在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时,以期减小帕金森症的风险。[227] |
||
自杀倾向 |
存在差异 | 高 |
自杀的终生风险约为 5%。[69][68][70] 在初步诊断时及诊断后立刻自杀的风险更高,且也会出现在每次精神病急性发作之后。 |
||
物质滥用 |
存在差异 | 高 |
多达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时使用毒品。[220] 物质使用可能在疾病初次发作之前,或者在疾病过程中产生。 |
||
烟草滥用/烟草依赖 |
存在差异 | 高 |
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普通人群吸烟更为严重,且表现出更高的由吸烟相关疾病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21] 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吸烟者,安非他酮可能能够减少其烟草使用量并提高禁戒率,并不影响患者症状的稳定性。[221]证据 B |
||
迟发性运动障碍 |
存在差异 | 高 |
特征为重复、不自主、无目的的动作。不自主运动量表 (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188] 是一种很有帮助的工具,可用于持续监测和早期识别迟发性运动障碍。使用高效的抗精神病药存在更大的风险。[223] |
||
抑郁症 |
存在差异 | 中 |
与精神分裂症和自杀倾向密切相关。抗抑郁剂治疗的同时可能还需密切评估自杀风险。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体重升高 |
存在差异 | 中 |
一些药物更易引起体重增加。奥氮平、[128] 氯氮平、喹硫平、帕利哌酮和利培酮都能够导致体重增加,并可能导致其他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129][130][131] 如果出现体重增加 5% 的情况,需考虑换药。[228] 添加托吡酯或二甲双胍,[229][230] 或从一种具有较高体重增加可能性的药物更换为一种具有较低体重增加风险的药物(例如齐呱西酮 [zipraszidone][133])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体重控制措施,同时还能稳定精神分裂症的症状。[231] 此外,运动结合营养建议能够使患者获益。[229]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代谢异常 |
存在差异 | 中 |
需要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232] 只有在完成风险效益评估且代谢不良反应被控制后,患者才能继续使用引起代谢异常的药物。[233]将代谢综合征风险较高的药物(例如奥氮平)替换成风险较低的药物(例如喹硫平或阿立哌唑)可能是一项有效的代谢干预,同时能够稳定精神分裂症的症状。[231]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抗胆碱能症状 |
存在差异 | 中 |
症状可分为外周症状(比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和尿潴留)和中枢症状(比如:谵妄)。 患者通常会对口干之类的副作用产生耐受性。可通过用水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来缓解。对于视力模糊,需暂时减少药物剂量。如果出现急性尿潴留或者谵妄,需停药。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催乳素升高 |
存在差异 | 低 |
具有较高多巴胺阻断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例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和利培酮,能够引起泌乳素升高,出现溢乳、男性乳腺发育症、闭经和性功能障碍。[193] 临床医生需降低药物剂量或换药。 西地那非和阿立哌唑的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性功能障碍和(或)降低泌乳素水平。[234]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 ECG 异常 |
存在差异 | 低 |
已有报道指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会出现 QT 间期延长、T 波扁平及尖端扭转型室速。[235] 可能需要进行基线 ECG 检查,尤其当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存在心血管疾病 [传导异常和/或心脏异常或者查体时发现的危险因素] 个人史)时或者患者为住院人员时。[194] |
||
抗精神病药继发的粒细胞缺乏症 |
存在差异 | 低 |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已被报道可能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累积证据显示氯氮平的风险是 0.8%,远远高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236] 只有接受氯氮平治疗的患者才需要常规监测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监测频率为:第一个 6 个月内每周一次,第二个 6 个月内每 2 周一次,并在此后每月一次,无限期监测。 |
||
治疗耐受 |
存在差异 | 低 |
如果患者对至少 2 次足量试用 2 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反应,则推荐使用氯氮平。氯氮平治疗需持续至少8周,处方剂量为每日 300~800 mg。[84] 如果到第 6 个月时仍无反应,之后应考虑使用不良反应风险较低的药物。[84][93][199] 对药物耐受性精神分裂症,舒必利辅助氯氮平联合用药比氯氮平单药治疗更为有效,[197]证据 C尽管这一方法的证据是混杂的。[237] 一项小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相比氯氮平加安慰剂治疗要更高。[237] 虽然大多数不良反应都很轻微,但这些结果提示在临床上若共用氯氮平和氨磺必利,应严密监测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