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因学

对大部分人而言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是照射阳光。避免日照,包括使用大量防晒霜(防晒系数 [SPF] 8 可使维生素 D生成降低 92.5%,SPF 30 可使维生素 D 生成降低 95%)、季节、纬度和白天的时间都强烈影响皮肤的维生素 D 合成。[1][5][57] 另外,皮肤色素沉着增加被认为是一项危险因素,因为黑色素滤除阳光,限制了维生素 D 在皮肤中的合成。老龄也被认为是一项危险因素,因为皮肤生成维生素 D 的能力随年龄下降(与青年相比,70 岁老人生成的维生素 D 下降 70%)。[58]

膳食和补充的维生素 D 摄入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仅将母乳作为营养唯一来源,未进行维生素 D 补充的婴儿,风险特别高。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乳糜泻、囊性纤维化、克罗恩病、Whipple 病或短肠综合征)患者,以及做过胃旁路手术患者,通常不能吸收维生素 D 或者吸收很差。[59]出生时,大多数严重早产儿都有生化维生素 D 缺乏症。维生素 D 补充可降低或预防该风险。[60]严重的肝衰竭与脂肪吸收不良有关,会引起维生素 D 缺乏症;当超过 90% 的肝脏衰竭时,就不能产生足够的 25-羟基维生素 D。[1] 身体脂肪可存储维生素 D。但是,当 BMI>30 时,脂肪组织隔离维生素 D;因此,肥胖会增加维生素 D 缺乏症的风险。[61]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利福平和圣约翰麦汁可能也会引起维生素 D 缺乏症,这是因为激活类固醇和外源性受体,激活酶催化机制,破坏 25-羟基维生素 D 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1][62]

罕见情况下,几种遗传疾病(这些遗传疾病限制或者防止 25-羟基维生素 D 转化为 1,25-二羟基维生素 D)可发生类维生素 D 缺乏综合征。[5]包括假性维生素 D 缺乏佝偻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另外,良性或者恶性肿瘤会产生过量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23 (FGF-23),引起严重低磷酸血症,血清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降低,最终导致瘤源性骨质软化症。[1][5]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不能生成足够的 1,25-二羟基维生素 D(调节钙代谢)。这会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代谢性骨病。肉芽肿疾病(如,结节病和结核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 25-羟基维生素 D 转化为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的代谢增强,导致 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降低。维生素 D 缺乏症的病因和后果。缩略语:AODM,成年发病型糖尿病;CHD,冠心病;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BP,高血压;MS,多发性硬化;RA,类风湿性关节炎;TB,结核病;URI,上呼吸道感染[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维生素 D 缺乏症的病因和后果。缩略语:AODM,成年发病型糖尿病;CHD,冠心病;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BP,高血压;MS,多发性硬化;RA,类风湿性关节炎;TB,结核病;URI,上呼吸道感染作者:M.F.Holick,PhD,MD;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病理生理学

维生素 D 代谢正常

  • 从皮肤获取的维生素 D3 和从膳食中获取的维生素 D2 或者维生素 D3维生素 D 的化学结构[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维生素 D 的化学结构摘自 M.F.Holick,PhD,MD;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无生物活性,需要在肝脏进行羟基化作用形成 25-羟基维生素 D。这是用于确定维生素 D 营养状况的维生素 D 的主要循环形式。25-羟基维生素 D 也无活性,要在肾脏中进行羟基化作用形成 1,25-二羟基维生素 D。维生素 D 的生成、代谢和对钙代谢和骨健康的生物作用(D代表D2和 D3)。缩略语:CaBP,钙结合蛋白;ECaC,上皮钙通道;FGF-23,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23;preD3,维生素原 D3;RANKL,核因子-kB 配体受体激活剂;1,25(OH)2D,1,25-二羟基维生素 D;1-OHase,25-羟基维生素-1-羟化酶;7-DHC, 7-脱氢胆固醇;24-OHase,1,25-二羟基维生素 D - 24-羟化酶;25-OHase,维生素 D -25-羟化酶;25(OH)D,25-羟基维生素 D[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维生素 D 的生成、代谢和对钙代谢和骨健康的生物作用(D代表D2和 D3)。缩略语:CaBP,钙结合蛋白;ECaC,上皮钙通道;FGF-23,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23;preD3,维生素原 D3;RANKL,核因子-kB 配体受体激活剂;1,25(OH)2D,1,25-二羟基维生素 D;1-OHase,25-羟基维生素-1-羟化酶;7-DHC, 7-脱氢胆固醇;24-OHase,1,25-二羟基维生素 D - 24-羟化酶;25-OHase,维生素 D -25-羟化酶;25(OH)D,25-羟基维生素 D作者:M.F.Holick,PhD,MD;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维生素 D 对骨骼的作用

  • 儿童:维生素 D 缺乏症是佝偻病最常见的病因。[1][5]维生素 D 缺乏会阻碍对膳食中钙和磷的有效吸收。钙吸收差会导致血清离子钙降低,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激素(PTH)降低肾脏中磷的再吸收,导致磷进入尿液损失。因此,在维生素 D 缺乏症的婴儿或者儿童中血清钙通常是正常的。但是,血清磷水平偏低或者正常低值,因此钙磷乘积不足,导致胶原基质的骨盐沉积出现缺陷。

  • 成人:维生素 D 缺乏症会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其反过来会增强破骨细胞活性,导致基质和矿物质从骨骼中流失。骨小梁骨骼活检显示(A)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破骨细胞活性增加;(B)正常;(C)宽骨缝(浅粉色区域),这些是骨质软化症的典型症状[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骨小梁骨骼活检显示(A)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破骨细胞活性增加;(B)正常;(C)宽骨缝(浅粉色区域),这些是骨质软化症的典型症状摘自 M.F.Holick,PhD,MD;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因此,成人维生素 D 缺乏症会降低骨矿物质含量,导致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另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会导致肾脏中磷损失,导致血清钙水平正常,血清磷水平正常低值。这会引起血液中的钙磷乘积偏低,其会导致胶原基质不能进行矿物化,引起骨质软化症。因此,成人维生素 D 缺乏症血清钙水平可正常、血清磷水平可正常低值或正常、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升高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或升高。血液 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75 nmol/L (<30 ng/mL)。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通常正常或升高。[1]各种钙、磷酸盐、骨骼和维生素 D 代谢疾病对血清钙、磷酸盐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的作用不同。缩略语:ADHR,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FGF-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HRBP,异源核糖核酸结合蛋白;TIO,肿瘤性骨质软化症;VDR,抗维生素 D;XLHR,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1-OHase,25-羟基维生素-1-羟化酶[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各种钙、磷酸盐、骨骼和维生素 D 代谢疾病对血清钙、磷酸盐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的作用不同。缩略语:ADHR,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FGF-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HRBP,异源核糖核酸结合蛋白;TIO,肿瘤性骨质软化症;VDR,抗维生素 D;XLHR,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1-OHase,25-羟基维生素-1-羟化酶作者:M.F.Holick,PhD,MD;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维生素 D 的非骨骼作用

  • 激活的 T 和 B 淋巴细胞有维生素 D 受体,它们的免疫活性受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调节。[1] 巨噬细胞合成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以诱导抗菌肽生成,这是一种杀灭病原体(包括结核杆菌)的蛋白质。[53]另外,在单核细胞或者巨噬细胞中生成的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最有可能被释放出来,在局部对激活的 T 和 B 淋巴细胞发生作用,这两种细胞会分别调节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已经显示当 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正常时,常见癌症的风险减小。认为其原因是在乳腺、结肠、前列腺和其他组织中生成的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可维持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维生素 D 减轻 2 型糖尿病的作用被认为是因为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在肾脏中生成)进入血循环中,下调肾脏肾素生成,刺激胰腺中的胰岛素分泌。[1]肾额外生成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以调节免疫功能、细胞生长和胰岛素的生成。缩略语:AB,激活的 B 淋巴细胞;AT,激活的 T 淋巴细胞;BS,血糖;CD,抗菌肽;LPS,脂多糖;TLR,toll 样受体;VDR-RXR,维生素 D 受体-维甲类 X受体;1,25(OH)2D,1,25-二羟基维生素 D;1-OHase,25-羟基维生素-1-羟化酶;24-OHase,1,25-二羟基维生素 D - 24-羟化酶;25(OH)D,25-羟基维生素 D[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肾额外生成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以调节免疫功能、细胞生长和胰岛素的生成。缩略语:AB,激活的 B 淋巴细胞;AT,激活的 T 淋巴细胞;BS,血糖;CD,抗菌肽;LPS,脂多糖;TLR,toll 样受体;VDR-RXR,维生素 D 受体-维甲类 X受体;1,25(OH)2D,1,25-二羟基维生素 D;1-OHase,25-羟基维生素-1-羟化酶;24-OHase,1,25-二羟基维生素 D - 24-羟化酶;25(OH)D,25-羟基维生素 D作者:M.F.Holick,PhD,MD;经许可后使用 [Citation ends].

分类

病因学分类[1]

获得性:

  • 营养性

    • 与膳食缺乏、吸收不良或缺少 B 段紫外线(UVB)照射有关。

  • 药物引起

    • 源自 25-羟基维生素 D 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的破坏。

  • 慢性肾脏疾病

    • 源自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合成减少。

  • 肉芽肿性疾病

    • 在肉芽肿中,巨噬细胞会导致 25-羟基维生素 D 转化为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的代谢增强,导致 24-羟化酶表达增加,这反过来增大 25-羟基维生素 D 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的破坏,引起维生素 D 缺乏症。[1][4]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源自 25-羟基维生素 D 转化为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的代谢增强。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源自 25-羟基维生素 D 代谢增强。

  • 瘤源性骨质软化症

    • 因为良性或者恶性肿瘤会产生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23 (FGF-23)和其他磷调素;严重的高磷酸血症和低磷酸血症会引发与骨质软化症有关的血清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降低。[1][5]

遗传性:

  • 假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1 型维生素 D 依赖性佝偻病)

    • 因为 25-羟基维生素 D-1-羟化酶的点突变;导致血清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的水平降低或不能测出。

  •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2 型维生素 D 依赖性佝偻病 )

    • 因为维生素 D 受体的点突变;导致血清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升高。

  • 3 型维生素 D 依赖性佝偻病

    • 因为激素反应原素结合蛋白(引发抗维生素 D )的表达增强;导致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相同的生化异常,包括血清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升高。但是,与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不同的是,维生素 D 受体正常。[6]

  • X 连锁低磷性佝偻病

    • PHEX 基因突变会引起 FGF-23 和其他磷调素的代谢降低,引发严重的高磷酸血症和低磷酸血症,导致严重的佝偻病。低磷酸血症时,血清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过低。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

    • 因为某种突变,FGF-23 蛋白质对蛋白质水解的敏感度降低,导致严重的高磷酸血症和低磷酸血症,引起严重的佝偻病。低磷酸血症时,血清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水平过低。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