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治疗步骤

对厄尔布氏麻痹及臂丛神经出生麻痹(BPBP)的其他类型的治疗已开展多年,但依然存在争议。 不同的医疗中心根据不同缘由推荐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总目标都是使受累手足的使用及功能最大化。

新生儿(4周以内)或婴幼儿(4周至1岁):初始治疗

支持性治疗

  • 在排除上肢假麻痹的其他病因之后,应谨慎照料婴儿以保护该手臂。[60][61][62][63][89]重要的是最初 1-2 周避免任何过度活动,以利于在更正式的康复训练开始前消除对损伤的初期炎症反应。

  • 应向父母提供指导,避免通过从手臂下方举抱婴儿,而是通过一手支撑其头部及肩部另一手支撑其臀部的方法举抱婴儿。 当婴儿换衣服时,受累手臂应先穿进袖子,之后是头部,正常手臂最后。 避免动作过度。 脱衣服时,受累手臂应最后。 前两周之后进行正常沐浴及婴幼儿护理。

  • 过去建议将受累手臂的袖子安全别至胸部区域,但该建议不再被认为具有必要性。

物理治疗

  • 在损伤初始炎症阶段过去之后(1~2周),通过一周一次或一周两次的正式疗法课程在家庭关节活动度锻炼项目中对父母进行指导。[60][61][62][63][89]

  • 通过这一家庭延伸项目的可成功维持关节活动度,并且取决于神经损伤及恢复的等级。 每日数次,在换尿布时对上肢所有关节进行温和的被动活动。 避免会引起婴幼儿不适的动作。

  • 在正式诊疗环境中进行每月一次监测,以监测恢复情况,并确保维持活动度。 通常使用不同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以通过数字形式监测手臂功能的恢复情况。 多伦多测试评分、主动活动量表及Mallet量表是用于恢复监测的最常见量表。[62][66][67][68][90]

  • 大多数患者的手部及腕部功能保存情况相对良好,并产生合理的手肘功能;因此,治疗通常指向肩部。[60][61][62][63][89]为了避免挛缩,应尤其注意维持肩关节外展和外旋。

  • 在手腕异常的儿童中,手腕部夹板疗法可用于预防挛缩。

出生时重度损伤及/或婴儿期对物理疗法反应不良

在厄尔布氏麻痹及其他BPBP类型中,神经重构手术是最具争议性的主题。[60][61][62][63][89][91][92][93][94][95]虽然某些病例明确需要接受手术干预,以获得或多或少有意义的恢复(神经根撕裂或完全破裂无法实现有意义的功能恢复),但其实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儿童将自发出现合乎常理的功能恢复。[60][61][62][63][89][93][94]一些研究者提倡,如果患者的二头肌或肩关节功能未出现有意义的恢复,则应在 3 月龄时进行早期手术。[78][96][97][98][99][100] 临床上更倾向于神经移植术(包括移除神经受损部分,并替换为取自其他身体区域的一部分神经)而非神经松解术(清除神经瘢痕组织)。[101] 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显示,在3个月之后自然恢复仍在持续,证实在无神经重建手术的情况下有良好的功能性结果。[18][81][102][103] 目前无标准化治疗建议。 决策取决于患者恢复情况以及主治医师的专业意见和经验。 总体而言,直至3个月大时仍未完全恢复的儿童可能存在部分残余损伤,仍需后续治疗。[18][81][102] 通过一周一次或一周两次正式治疗课程提供的家庭活动度运动项目应继续进行。

儿童期持续性监测

应针对后肩半脱位的证据进行监测,因为肩部内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及肩胛下肌)通常受神经支配状况良好,而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及小圆肌)受累情况较为严重。 外旋转力恢复情况不足以抵消内回旋肌力量的患者通常呈现出肩膀及手臂功能下降。[60][61][62][63][81][89][102][104][105]臂丛损伤后不具备外旋转[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臂丛损伤后不具备外旋转委员会ThomasCampbell [Citation ends].

尽管患者通常不能以良好的力量状态弯曲肘部,患者可能呈出头部活动困难,并将向外延展其肩部以便触碰其嘴部或颈后部。 这一情况被称为“喇叭征”,证明在不出现肩关节外展的情况下,缺乏进行这些活动所需的肩外旋。 喇叭征(肘关节升高)[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喇叭征(肘关节升高)委员会ThomasCampbell [Citation ends].

有时候,这种肌肉失衡可能引发后肩半脱位或脱臼。[65] 即将产生后肩半脱位迹象包括肩部被动外旋减弱(尤其是内收时)、肱骨部分缩短(肩峰至肘前褶)、手臂软组织褶不对称性、腋窝一侧较深且不对称、及肩部后侧肱骨头明显。[65]

后肩半脱位/脱臼

整形外科治疗的方向为:维持肩部、肘部、腕部及手部的运动及功能。 关于最合适手术程序的选择需个体化,并有主治外科专家完成。 5岁以内存在肩部半脱位或脱臼的儿童可接受下述治疗:肌肉延长(胸大肌及肩胛下肌)、肌肉移转术(背阔肌及大圆肌)及关节复位治疗。[106][107][108][109][110] 预期可出现后关节盂部分重塑、肱骨头位置改善及肱骨头部分重塑。[83][106][108] 

更重要的是,头顶及头部活动的功能能力将有大幅度改善。[111] 但是,内旋将因这些程序而更为受限,同时伴有中线功能缺损(如厕、拉链/扣纽扣及从后口袋中够物)。关节镜治疗已被证实能够通过释放肩胛下肌腱(结合或不结合背阔肌及大圆肌移转)而改善肩部功能。[112][113][114][115]

年长于5至7岁存在更为长期的肩脱臼或半脱位患者将不会呈现出重塑,并且通常通过外旋转肱骨截骨术而获得好转,该技术将以与肌腱移转相似、但不试图恢复肩关节解剖学完整性的方式实现更好的手臂位置及功能。[116][117][118]

可能需要将腱移植至手肘及前臂的其他部位以改善这些部位的功能。[119]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