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准确和及时诊断、及时和恰当治疗以及监测,对 ABPA 患者的总体预后是有益的。[4]未经治疗,ABPA 可进展至支气管扩张症和纤维化,并伴随有肺功能下降。
由于疾病可被分为 1-5 阶段,所以尽管重度疾病可较早地被诊断,但是对轻度疾病患者做到早期诊断对阻止进展至后期疾病阶段是最理想的。
由于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治疗能解除支气管阻塞而对急性发作效果良好。可以考虑使用中等剂量的类固醇以预防副作用,而且可能与高剂量类固醇一样有效。[67]
在此阶段,患者没有急性症状,无肺部浸润或未应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超过 6 个月。此阶段的典型过程是稳定型病情的持续过程,期间对肺功能和哮喘维持用药进行常规监测。
在有既往 ABPA 诊断并出现症状反复的患者或者没有症状但是监测时发现总血清 IgE 较基线升高超过 100% 的患者中做出该诊断。及时建立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方案通常使加重的病情缓解,但是在使用泼尼松龙治疗 2 个月后病情无改善提示预后较差。
这是 ABPA 诊断时最常见的一个阶段。[59]
该阶段的患者已无法戒断口服皮质类固醇,但不会出现哮喘发作。但此时患者已出现支气管扩张症。
这是 ABPA 诊断时第二常见的阶段,此时患者已出现不可逆的局限性和阻塞性肺部病变,该阶段的预后最差。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