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病史和查体

关键诊断因素

存在的危险因素

减压病的关键危险因素包括大量的惰性气体负荷;缺失、不足或快速减压;剧烈运动;和脱水。

气压性损伤的关键危险因素包括上升时的憋气、气陷、快速减压和咽鼓管功能障碍。

氮麻醉的一大关键危险因素是潜水深度增加。

肌肉骨骼疼痛

一般情况下,严重的关节周围疼痛最常累及肩、肘或膝。与较小关节相比,较大关节往往更易受累,且若多关节受累,则其通常为单侧且相邻。肩关节是休闲潜水员中最常受累部位,而在商业性潜水员中,膝关节最易受累。

受累关节或肌肉中或周围的最初不确切不适可通过更局灶性模式由钝痛进展为搏动痛,伴或不伴急剧恶化。无积液或炎症的伴发体征。

麻木

主观感觉变化往往呈弥散性,且不根据皮区分布。可发生在任何解剖位置。[4]

麻刺感

主观感觉变化往往呈弥散性,且不根据皮区分布。可发生在任何解剖位置。[4]

感觉异常

主观感觉变化往往呈弥散性,且不根据皮区分布。可发生在任何解剖位置。[4]

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报道中常见充分休息或睡眠无法缓解的疲乏或困倦,并伴有不适感、厌食和局灶性较差的肌痛。

肌无力

可累及任何解剖部位。脊髓减压病可能出现进行性上升运动和感觉障碍,一般可引发腿无力和麻木、束带样痛和膀胱功能障碍。

麻痹

可累及任何解剖部位。脊髓减压病可能出现进行性上升运动和感觉障碍,一般可引发腿无力和麻木、束带样痛和膀胱功能障碍。

皮疹

大理石状皮肤的斑驳、水肿大理石样花纹对于减压病具有高度特异性,这也可能引发点状疹、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线性、非热烫病变可能提示皮肤气压性损伤(“潜水服挤压”)。

其他诊断因素

头痛

若症状为全身性的,则为减压病中的一种常见、非特异性全身性症状。在气压性损伤中,可以为局灶性或归因于窦阻塞(例如,由筛窦受累所致)。

耳或鼻窦疼痛

气压性损伤的耳或鼻窦痛程度变化范围大,从感到轻微压力或不适到严重疼痛。

头晕或眩晕

可能发生于减压病和气压性损伤中,但也可能由冷热刺激、不对称中耳压力(气压变动性眩晕)和晕船引发。与潜水无关的病因可能会导致诊断混淆。在潜水员中,与中枢性疾病相比,外周前庭紊乱更常见。

恶心

可能是减压病的听力前庭或胃肠道临床表现,但与潜水无关的病因也很常见,例如胃肠道感染。

呕吐

可能是减压病的听力前庭或胃肠道临床表现,但与潜水无关的病因也很常见,例如胃肠道感染。

呼吸短促

无差异。这可能由心肺减压病、肺水肿、肺气压性损伤、接近淹溺、焦虑或恐慌引发。

呼吸急促

无差异。这可能由心肺减压病、肺水肿、肺气压性损伤、接近淹溺、焦虑或恐慌引发。

行走困难

共济失调可能是减压病的小脑临床表现。因此,评估脚跟-脚尖步态和进行严格的 Romberg 检测(其中受试者脚跟接脚尖站立且双臂交叉,将摊开的手掌搭在对侧肩上,双眼紧闭保持这一姿势 60 秒以上后予以评估)非常重要。

听力下降

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分别存在于中耳和内耳气压性损伤病例中。

内耳气压性损伤症状可能与内耳减压病重合,由此导致大量诊断混淆。若除听力受损外无任何症状,则该疾病为气压性损伤。

中耳出血或鼓膜穿孔

红斑、出血或鼓膜穿孔可见于中耳气压性损伤,伴中耳或外耳道出血。

瘙痒

在皮肤减压病中,一过性瘙痒通常可累及远端上肢或近端下肢、鼻或耳。对干式潜水服或湿式潜水服成分过敏也会引发瘙痒。

意识水平降低

严重程度多种多样。若上升过程中或上升后立即快速发病,则提示动脉气体栓塞。也可见于脑减压病和严重氮麻醉。

湿罗音

心肺减压病、肺水肿、肺气压性损伤或接近淹溺的无差异体征。

哮鸣音

心肺减压病、肺水肿、肺气压性损伤或接近淹溺的无差异体征。

呼吸音减弱

心肺减压病、肺水肿、肺气压性损伤或接近淹溺的无差异体征。

皮下气肿

可见于肺部气压性损伤病例。

危险因素

潜水或涉及增加大气压力的其他活动(减压病)

虽然最常见于戴水肺潜水员(即那些在压力下呼吸气体的潜水员),但屏气潜水员中也存在减压病报告(例如,在南太平洋进行传统水下珍珠采集的潜水员)和其他减压场所,例如沉箱作业、不加压飞机的飞行及舱外航天活动。

增加潜水深度和持续时间(减压病)

身体组织中累积的总体惰性气体负荷将随着深度以及在深水中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潜水时间越长、深度越深,减压病风险越大。

潜水过程中的剧烈运动(减压病)

深水中运动增加了活动肌肉中惰性气体的吸收速率,因此增加了该部位减压病的风险。研究已证实减压 2 小时内的剧烈运动会增加减压病发生率。[7]减压期间或减压后不久的剧烈运动会加速气泡形成,但轻微运动可能有益。[8]

快速上升(减压病)

如波义耳最初于 1670 年所观察的情况一样,环境压力的快速降低导致气泡在身体组织内形成。[9]较差的浮力控制、设备故障或恐慌可能导致上升速率超过建议值。

多次上升(减压病)

潜水期间多次上升(被称为“锯齿”或“溜溜球”潜水特征)会加速现有气泡的生长和新气泡的形成。

错过安全停留点(减压病)

减压表或潜水电脑算法有助于根据潜水时间、深度和所用呼吸气体计划适当的减压策略。可以就最大上升速率和不同深度的规定安全停留点提供建议,以促进惰性气体的安全消除,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因此,忽略这些减压要求会增加减压病风险。

反复潜水(减压病)

较短的潜水间隔无法充分扩散和消散惰性气体。美国海军表的经验数据表明这将导致减压病风险增加。尽管缺乏有力证据证明风险增加,仍不建议采用逆向潜水路线(其重复潜水深度比先前更深),因为存在氮负荷过度的风险。这是一个热议话题。

高度暴露(减压病)

潜水后大气压力降低会伴发气泡产生或膨胀,这可能会引发减压病。[10]开始高海拔潜水会对所需的减压策略产生影响。

从右至左分流(减压病)

任何形式的从右至左分流均可能绕过肺过滤器,并增加动脉内气泡的风险。卵圆孔未闭已被确定为潜水员减压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尤其是脊髓减压病。[11][12]

脱水(减压病)

脱水导致组织灌注降低,从而减缓了惰性气体的消除。过度沉迷于酒精、补液不佳以及体液损失增加(通过浸泡、升高环境温度、劳累、呼吸及腹泻和呕吐)都是潜水之旅中常见的可能导致脱水的因素。

低体温(减压病)

长期浸泡可导致轻度低体温和随后的组织灌注降低。低体温也可能增加气体溶解度,并因此增加总体惰性气体负荷。[13]维持温度适中需仔细评估潜水环境并选择适当的潜水服。

高体温(减压病)

在深层体温较高的表层减压潜水员面临的风险增加。[14]潜水后突然受热(例如,热水淋浴)可能导致气体溶解度降低且表皮血流量增加。这可能会刺激气泡形成和引发皮肤或全身性减压病症状。

未能平衡压力(气压性损伤)

干扰外部环境和人体含气体空间之间压力均衡的任何因素均可能造成气压性损伤。由波义耳定律推导的一个结论表明,体积最快速和最大规模变化发生于浅水中,因此,此处的气压性损伤风险最大。气压性损伤也可能发生于非潜水情况下,例如在增压飞机的突然减压后,或在接触爆炸性冲击波后。

上升时屏气(气压性损伤)

环境压力降低时气体的快速膨胀可破坏肺组织,除非允许气体退出肺部。虽然在呼吸压缩气体时最常见,但即使在屏气潜水的一次吸气时也可能会发生。[22]由于体积随每单位上升深度呈指数增加,肺部气压性损伤往往发生于非常浅的水域。屏气和声门痉挛更可能发生于不太熟悉设备和水下环境的无经验或恐慌潜水员中。[23]

肺疾病(气压性损伤)

据称,许多肺疾病通过引起气道阻塞、气陷或局部柔性变化而阻碍膨胀的肺部气体外出。相关疾病包括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肺内纤维化;既往外伤、胸外科手术或自发性气胸;以及大疱性或囊性肺疾病。[24]肺活量测定可以提供一些肺功能相关信息并确定是否存在阻塞性或限制性肺疾病,因此该检查在许多潜水前体检中进行(通常需要 FEV1/FVC > 预期值的 75%~80%)。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肺破裂机制,因此很难得出有关肺活量读数和肺部气压性损伤间关系的确切结论。[25]

咽鼓管功能障碍(气压性损伤)

诱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因素包括上呼吸道充血或分泌(感染、过敏或由药物引起,例如酒精和烟草)、机械梗阻(例如,由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冗余黏膜皱襞所致),或个体解剖变化(无论是先天性的或继发于既往中耳或乳突手术)。

窦口堵塞(气压性损伤)

上升和/或下降时可能发生鼻旁窦、鼻咽部和中耳之间的压力均衡不足。[26]引发鼻窦口堵塞的因素和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那些因素类似。额窦疼痛是最常见的主诉症状,可能是由于与较短的上颌窦、蝶窦和筛窦相比,鼻额管较长和较弯曲所致。

不正确的自动充气(气压性损伤)

中耳自动充气延迟或不足会导致咽鼓管黏膜充血。目前存在许多正压操作法,且建议进行个人实验和实践以选择适合各潜水员的最佳技术。及早和频繁地进行均衡和脚先下水的直立下潜方式也会降低气压性损伤风险。下降过程中未能通过鼻腔呼气进入面罩内也可能会导致面部或眼窝气压性损伤。

牙齿内或附近的积存气体(气压性损伤)

受累牙齿根部或填料附近气隙中的快速压力变化可能导致牙疼痛或损伤。上升时的牙齿疼痛可能是由于不良填料气隙中气体膨胀所致,有时会造成填料损失。根尖脓肿会在潜水时带入气体,但不会轻易释放,从而引起剧烈疼痛。

面神经管裂开(气压性损伤)

存在于 20%~25% 人群中的面神经管裂开使部分面神经直接暴露于中耳压力下,且是气压性面部麻痹的一大危险因素,这是面神经的局部缺血性神经失用症,也是中耳过度加压的一种罕见后果。[27]

深潜(氮麻醉)

潜水超过 40 m(130 英尺)时,麻醉危险增加。增加氮麻醉可能性的其他因素包括感冒、压力、繁重的工作和疲劳以及 CO2 潴留。

体脂含量高(减压病)

肥胖和减压病风险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虽然氮气在脂肪中的溶解率是其他组织的 4.5 倍,但脂肪组织内的气泡形成尚未详细研究。香港的一项压缩空气隧道工人研究将肥胖确定为独立危险因素。[15]但是,较新的研究尚未检测出身体质量指数 (BMI) 升高和减压病之间的关联。[16]

年龄增加(减压病)

有关年龄和减压病风险间的关系存在相互矛盾的证据。可能会增加老年潜水员减压病风险的假定因素包括继发于血管损伤的灌注损伤,以及进行最大容量(最大摄氧量)练习时所耗氧气量的降低。

月经(减压病)

在低压舱中模拟高原环境中减压病 (DCS) 风险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无性别差异。[17]此研究和其他研究中已观察到减压病和月经间存在相关性。[18][19]

然而,除了这一因素,潜水员性别和减压病间好像无相关性。[17]

体质较差(减压病)

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可降低减压病风险,可能是由于对运动时换气速率产生影响所致。[13][20]

近期身体损伤(减压病)

近期损伤可能会增加气泡的产生,从而增加减压病风险。[21]无证据表明,旧的疤痕组织可诱发减压病。

二氧化碳潴留(减压病)

增加的环境压力和深层运动可导致更高的二氧化碳压力,且由此引发的血管扩张作用可能会导致组织灌注和惰性气体负荷增加。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