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一级预防

通过解决潜水员的可改变危险因素可降低气压病患病率。通过遵守安全潜水基本原则可避免大多数潜水相关事故。[5][6]因此,应提供有关该主题的教育。这包括:

  • 避免患者的任何可改变危险因素(例如,脱水、潜水后立即运动或度暴露,或出现上呼吸道或鼻窦充血时潜水)

  • 使用和遵守适当的潜水计算机或潜水表装置,并识别其在各种情况下的局限性

  • 尽量降低惰性气体负荷:

    • 呼吸所用气体混合较低比例的惰性气体(例如,氮氧混合气)

    • 潜水时间较短、深度较浅且次数较少

    • 较长的表面间隔和潜水 2~3 天后休息数天

    • 每次潜水时在 3~5 m(10~16 英尺)处的安全停留点停留 3~5 分钟。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减压病的发生并没有明确病因,也反映了目前对其所涉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不足。根据一项报告,多达 50% 的肺气压性损伤继发性动脉气体栓塞病例可能是自发性病例。[23]还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尽早报告无法在临床上确切地归咎于其他病因的任何潜水后症状的价值。

二级预防

减压病或气压性损伤发作后,应尽量避免接触压力变化(外部和内部)。患者应尽量避免潜水、飞行、自动充气运动以及剧烈的体力活动,最好直至病情完全消退。因咳嗽或喷嚏可以显著加重内耳气压性损伤,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咳嗽、喷嚏、均衡以及任何强体力活动。在这些患者中,建议使用软便剂。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