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AHA) 有关主动脉瓣狭窄分期的分类 (2014)[16]

A阶段:存在主动脉瓣狭窄风险。

  • 瓣膜解剖学病变: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或其他先天性瓣膜异常,或主动脉瓣硬化。

  • 主动脉瓣最大主动脉流速<2m/s

  • 无血流动力学影响

  • 无症状

B阶段:主动脉瓣狭窄进展期

  • 主动脉瓣轻度狭窄:最大主动脉流速为 2.0-2.9 m/s 或是平均压差< 20 mmHg

  • 主动脉瓣中度狭窄:最大主动脉流速为 3.0-3.9 m/s 或是平均压差为 20-39 mmHg

  • 伴随收缩功能某种程度降低的二叶瓣或三叶瓣瓣叶,在解剖学上为轻至中度钙化,或是风湿性瓣膜病伴瓣膜融合。

  • 血流动力学影响: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可能出现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障碍。

  • 无症状

C阶段:无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 最大主动脉流速≥4m/s,或是平均压力阶差≥40mmHg

  • 瓣膜面积通常≤1.0cm^2(或瓣膜面积指数≤0.6cm^2/m2)

  • 十分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最大主动脉流速≥5m/s,或是平均压力阶差≥60mmHg。

  • 解剖学表现为瓣叶的严重钙化,或先天性狭窄伴瓣叶开口面积严重减小

  • 血流动力学影响

    • C1阶段:左心室轻度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轻度肥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

    • C2阶段: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

  • 无症状

    • 运动试验可以合理地确定主动脉瓣狭窄C1阶段无症状。

D阶段: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 D1阶段:有症状的严重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

    • 最大主动脉流速≥4m/s,或是平均压力阶差≥40mmHg

    • 瓣膜面积通常≤1.0cm^2(或瓣膜面积指数≤0.6cm^2/m^2),但是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反流时比值可能更大

    • 解剖学表现:瓣叶严重钙化,或先天性狭窄伴瓣叶开口面积严重减小

    • 血流动力学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左心室肥厚,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

    • 活动后劳累型呼吸困难和活动耐受减低、劳力型心绞痛、劳累型晕厥或先兆晕厥

  • D2阶段:有症状的严重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

    • 瓣膜面积≤1.0cm^2伴静息状态下最大主动脉流速<4m/s,或平均压差<40mmHg。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检查显示瓣膜面积≤1.0cm^2并且在任何流量下最大主动脉流速均≥4m/s。

    • 解剖学:严重的瓣叶钙化伴随瓣叶活动严重减弱

    • 血流动力学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射血分数<50%

    • 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

  • D3阶段:有症状且存在严重低压力阶差的主动脉瓣狭窄伴随正常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或是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伴随反常的低流量。

    • 瓣膜面积≤1.0cm^2,并且最大主动脉流速<4m/s,平均压差<40mmHg。

    • 瓣膜面积指数≤0.6cm^2/m^2并且当患者血压正常(收缩压<140mmHg)时,每搏量指数<35mL/m^2

    • 解剖学:严重的瓣叶钙化伴随严重的瓣叶活动减弱

    • 血流动力学影响:左心室壁厚度增加,心室腔减小伴随心搏出量减少,限制性舒张充盈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50%。

    • 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