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丙戊酸诱发高血氨脑病 |
短期 | 低 |
据报道,在开始接受丙戊酸半钠治疗的尿素循环障碍患者中,出现了高血氨性脑病。在开始使用丙戊酸半钠之前,应考虑对以下患者进行尿素循环障碍评估:1) 有不明原因脑病或昏迷、蛋白质负荷相关脑病、妊娠相关或产后脑病、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者血氨或谷氨酰胺升高既往史的患者;2) 有周期性呕吐和嗜睡、发作性极度易激惹、共济失调、低尿素,或避免摄入蛋白质的患者;3) 有尿素循环障碍家族史或不明原因婴儿期死亡(尤其是男性)家族史的患者;4) 出现其他尿素循环障碍体征和症状的患者。[154] |
||
拉莫三嗪诱发的皮疹 |
短期 | 低 |
据报告,在心境障碍患者中,拉莫三嗪诱发良性皮疹的发生率为 8.3%,使用安慰剂治疗时,良性皮疹的发生率为 6.4%。[157] 在所有对照和开放标签试验中,接受拉莫三嗪治疗患者的严重皮疹发生率为 0.1%。皮疹风险很可能与起始剂量和剂量调整速度有关,因此最好遵守已制定的给药指南,缓慢地逐渐增加剂量来预防皮疹。如果怀疑严重皮疹,及早停用拉莫三嗪可预防进展至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有严重皮疹病史的患者不应再次冒险使用拉莫三嗪。[158] |
||
认知功能障碍 |
长期 | 中 |
尚不清楚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此发生率因状态和特质变量而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注意集中能力缺损或注意力分散是心境紊乱发作期间的常见现象。然而,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稳定期也存在几项神经心理学功能缺损,提示特质异常。据报告,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感正常的阶段,持续存在注意力、执行功能和情绪处理方面的缺损。[145] 神经心理学测试可能有助于发现该并发症,不过预防和治疗策略还有待建立。 |
||
治疗相关的体重增加/肥胖 |
长期 | 中 |
遗憾的是,大多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通常都具有体重增加这一常见的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患者因素、特定药物和治疗持续时间,该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在获准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中,只有拉莫三嗪、卡马西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相关的体重增加风险较低。54% 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超重,而 31% 达到了肥胖的标准。[37] 药物很可能促使这一并发症发生。在基线时以及整个药物治疗期间有必要仔细监测体重。应鼓励摄入健康饮食和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
||
锂肾毒性 |
长期 | 中 |
锂诱发肾性尿崩症是一种频繁的并发症,30% 至 80% 的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尿浓缩困难。症状为多尿、夜尿和口渴。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刺激的腺苷酸环化酶被抑制和集合小管内抗利尿激素受体浓度降低引起的。使用锂的最低有效剂量可能会减少发生尿崩症的风险。[152] 慢性锂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是锂治疗罕见的并发症。[152] |
||
锂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 |
长期 | 中 |
接受锂治疗的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为 6% 至 39.6%。目前认为锂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与自身免疫性过程有关,或者由于锂对激素分泌的直接作用导致了甲状腺肿。建议通过每 6 至 12 个月常规监测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来预防。[153] |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的代谢综合征 |
长期 | 低 |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 30%。[3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体重增加、诱发 2 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相关。使用奥氮平和氯氮平的风险似乎最高,喹硫平和利培酮中等,而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最低(共识声明)。预防该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是,首先选择风险较低的药物,然后在开始任何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和治疗期间仔细监测空腹血糖、体重、血压、腹围和空腹血脂。尚不清楚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诱发代谢紊乱的病因。 |
||
自杀 |
存在差异 | 高 |
重度、未经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终生风险为 15% 。在病程早期,患者的自杀风险较高,最近数据估计约为 25%。[141] 尚不清楚自杀的病因,但这可能是由于变量(包括社会因素、心理特质、神经生物学影响和遗传)汇集导致自杀的想法转变为行动。报告了自杀的许多危险因素,但它们的共同特性可能人类的痛苦。[142]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临床医生应熟悉自杀风险评估的实施以及干预计划的制定。[142] 应立即开始紧急干预。[143] 对于单相或双相抑郁患者,长期的锂治疗能有效预防自杀以及企图自杀。[106][143][144] 其他可能促使自杀患者获得良好结局的因素包括建立多学科治疗团队、家庭参与、社会支持以及提供安全且有保障的环境。[143] |
||
失能 |
存在差异 | 高 |
双相情感障碍成年患者成功获得工作的可能性要低 40%,而失去工作的可能性高出 7 倍。[146][147] 在躁狂或严重抑郁期间,双相情感障碍个体可能明显无法从事日常生活活动,特别是当有必要入院治疗时。另一个促成因素是,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未接受充分的治疗(尽管存在可用的有效治疗)。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可能减少失能。 |
||
锂中毒 |
存在差异 | 中 |
锂中毒的体征和症状通常出现在血液水平 >1.5 mEq/L 的情况下,但在远低于这一浓度时某些患者可被观察到毒性。蓄意过量服药、药物相互作用、近期增加剂量、肾排泄降低、近期躯体疾病(特别是有过量体液丢失的疾病)都是锂中毒的潜在原因。该并发症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细微震颤、步态异常、反射亢进)、胃肠道(恶心、呕吐、腹泻)和心血管(心动过缓、T 波改变、传导阻滞)方面。随着锂中毒程度的加重 (2.5-3.5 mEq/L),可能会出现讲话口齿不清、肌阵挛和粗大震颤。血锂水平>3.5 mEq/L 会威胁生命,因为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木僵、癫痫发作和心血管性虚脱。[150] |
||
锂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
存在差异 | 中 |
根据病例报道,锂的神经毒性效应包括锥体外系副作用、认知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眼球震颤和假脑瘤。已存在的大脑异常、高龄、同时使用抗精神病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会增加该并发症的风险。锂初始使用和慢性给药通常会引起上肢的细微震颤,这是一种高频的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据报告,锂诱发震颤的患病率约为 20%。使用锂的最低有效剂量可能会减少或消除震颤。在某些病例中,小剂量普萘洛尔可用于治疗此类震颤。[151] |
||
抗精神病药治疗相关的心脏性猝死 |
存在差异 | 低 |
当前使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存在剂量相关的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148] 尽管尚不清楚绝对风险和作用机制,但是已经在几十年前认识到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有潜在的心血管不良影响。[149] |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相关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EPS)/迟发性运动障碍 |
存在差异 | 低 |
使用建议的治疗剂量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时,与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 EPS 现象(例如,肌张力障碍反应和静坐不能)发生风险很低。相比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引起 EPS 和高泌乳素血症的风险可能更大;阿立哌唑与静坐不能相关。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相关 EPS 发生风险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低得多,但是关于所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均存在提示其与 EPS 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的病例报告。意识到这种潜在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早发现并去除致病药物是最佳预防策略。 |
||
丙戊酸诱发肝毒性 |
存在差异 | 低 |
致命性肝衰竭是丙戊酸半钠治疗的一种罕见并发症,通常出现在治疗开始后最初 6 个月内。不适感、无力、嗜睡、面部水肿、厌食和呕吐可能预示严重或致命的肝毒性。应密切监测患者有无这些症状的表现。应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频繁进行肝功能监测,尤其是治疗后最初 6 个月内。[154] |
||
丙戊酸诱发胰腺炎 |
存在差异 | 低 |
致命性胰腺炎已被作为丙戊酸半钠治疗的一种并发症而报告。某些病例出现出血,并且从最初症状至死亡的进展非常快。不同病例的发病情况不同,一些病例在开始使用丙戊酸半钠后不久就发病,而其他一些病例则在用药数年之后发病。在临床试验中,2416 例患者中有 2 例出现没有其他病因的胰腺炎,体现了 1044 患者-年的经历。如果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或厌食,提示应进行医学评估。[154] |
||
由卡马西平引起的恶血质 |
存在差异 | 低 |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已经被作为卡马西平治疗的罕见并发症而报告。其发生风险为一般人群的 5 至 8 倍。还观察到了短暂性或持久性的血小板或白细胞计数减少。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血细胞计数监测,如果白细胞或血小板出现任何下降趋势,应增加监测的频率。[155][156]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