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证据

  • 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二磷酸-腺苷 (ADP) 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对于心血管疾病次级预防的作用是什么?
    显示答案

证据评分

    证据 A

    降低心血管风险:有高质量证据表明,强化血压降低(目标是在 4.7 年内使收缩压<120 mmHg,相比之下目标值为<140 mmHg)并未减少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复合结局:非致命性 MI、非致命性卒中或因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强化血压降低确实会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16]

    证据 A

    生存率:有高质量证据表明,通过胰岛素输注进行严格血糖控制对接受 CABG 的患者有益。[118][119]

    证据 A

    降低心血管风险:有高质量证据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贝特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但对死亡率或其他不良心血管结局无显著影响。[124]然而,来自 ACCORD 临床试验的高质量证据证明,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相比,向他汀类药物治疗中添加贝特类药物并未减少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复合结局:在 4.7 年内出现非致命性 MI、非致命性卒中或因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125]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贝特类-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结局的效果。

    证据 A

    生存率:有高质量证据表明,在非 ST 段抬高型 MI 发作后 48 小时内,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对患者有益。[132][133]

    证据 A

    生存率:有高质量证据表明,糖蛋白 IIb/IIIa 受体抑制剂对非 ST 段抬高型 MI 的治疗有益(无论患者是否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134][135]

    证据 A

    生存率:有高质量证据表明,对于三支血管病变,CABG 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40][141]此外,一项实验比较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药物洗脱支架,关于该试验的亚组分析发现,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者的一年期主要不良心脏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主要是因为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然而,血运重建方法不会影响死亡/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无糖尿病者相比,两种手术的糖尿病者死亡风险均升高。高度复杂冠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的死亡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2][143]

    证据 A

    降低 CVD 风险:有高质量证据证明,高血糖严重程度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28]然而,三项大型研究发现(这三项大型研究分别是控制糖尿病性心血管风险措施研究(ACCORD),糖尿病和血管疾病治疗研究(ADVANCE)和退伍军人管理局糖尿病试验(VADT)),强化血糖控制(三至五年的目标糖化血红蛋白为42nM/mol~48mM/mol[6%~6.5%])不会减少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事件。[28][29][30]相反,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似乎对 CVD 风险有长期有益的影响。[23]

    证据 B

    降低 CVD 风险:有中等质量证据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 LDL。[19]

    证据 B

    CVD 和全因死亡率:有中等质量证据证明,增加体育运动可降低 CVD 和全因死亡率,并降低各种中间测量值,如血脂。[42][43][44]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