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同一药物不同名称的剂型和剂量可能不同: 参见免责声明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糖尿病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优于溶栓治疗。
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两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48h内行积极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有助于提高生存率。证据 A
用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54]证据 A
所有患者应接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管理的一部分。[75]
针对重症患者的强化血糖控制试验取得了好坏参半的结果。[112][113]在一项有高血糖表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研究中,强化血糖控制可引起伤害,不会减少梗死面积。[114]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住院患者强化血糖控制,该研究发现,血糖控制目标为180mg/dL(10mmol/L)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死亡率低于血糖控制目标为81至108mg/dL(4.5至6.0mmol/L)的重症监护患者。[115]一个疑虑是,在重症监护室的条件下,将血糖水平降低至约140至180mg/dL(7.8至10mmol/L)之下是否能带来额外的益处。[116]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了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早期围手术期强化血糖控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血糖患者(血糖≥140mg/dL[7.8mmol/L])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血糖控制相比,强化血糖控制能够减少50%的6月期再狭窄。[130]
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重症患者,持续性高血糖大于180mg/dL(大于10mmol/L)的情况下,应启动胰岛素治疗。一旦启动胰岛素治疗,建议大部分重症患者血糖控制在140至180mg/dL(7.8至10mmol/L)范围内。这些患者需要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方案,既往证实此方案安全有效,并且不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1]
2014 年 ACC/AHA/AATS/PCNA/SCAI/STS 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指南重点更新推荐,患有复杂多血管 CAD 的糖尿病患者应当接受心脏团队方法进行血运重建,包括做介入治疗的心内科医生和心脏外科医生。[137]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的 PCI 或 CABG 可能都合适,取决于病变的解剖位置、病变长度、是否存在慢性完全闭塞、左心室功能和共病等因素。一般而言,在患有多血管 CAD 的糖尿病患者中,相对于 PCI,优先推荐 CABG 用于改善生存情况,因为机械性血运重建有可能改善生存情况。如果使用 LIMA-LAD(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动脉)移植并且患者很适合手术,尤其推荐 CABG。
相对于皮下注射,胰岛素静脉注射可以对重症患者进行更为快速的对胰岛素用量进行滴定(而且吸收更为可靠)。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手术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如胸骨创口感染和纵隔炎,降低泵衰竭引起的心脏死亡率,并降低室上性心动过速风险。[117]证据 A
赖诺普利 : 起始剂量 10 mg,口服,每日一次,然后根据反应逐渐加量,最大剂量 40 mg/天
或
依那普利 : 起始剂量 5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0 mg,单次给药或分 2 次给药
或
卡托普利 : 起始剂量 25 mg,口服,每日两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是 200 mg/日
或
坎地沙坦 : 起始剂量 4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是 32 mg/日
或
厄贝沙坦 : 起始剂量 75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是 300 mg/日
或
氯沙坦 : 起始剂量 50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00 mg,单次给药或分 2 次给药
或
缬沙坦 : 起始剂量 40-80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是 320 mg/日
-- 和 / 或 --
氢氯噻嗪 : 起始剂量 12.5 至 25 mg/日,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50 mg,单次给药或分 2 次给药
或
氯噻酮 : 起始剂量 12.5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最高 50 mg/天
-- 和 / 或 --
氨氯地平 : 起始剂量 2.5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最高 10 mg/天
或
非洛地平 : 起始剂量 2.5 mg,口服,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最高 10 mg/天
或
硝苯地平 : 起始剂量 30-60 mg,口服(缓释型),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90 mg
或
地尔硫䓬 : 起始剂量 120-180 mg,口服(缓释型),每日一次,根据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480 mg
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 (JNC 8) 和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都建议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1][71]证据 A在特定患者人群(更年轻、存在白蛋白尿或多个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可以考虑收缩压 130 mmHg、舒张压 80 mmHg 的目标。[1]所有患者都应当接受相关的生活方式建议,例如体重管理、降低钠摄入量以及体育运动。经常需要联合治疗以达到血压目标。JNC-8 和 ADA 指南推荐,在非黑人、具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使用 ACEI、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初始抗高血压治疗方案。[71]在黑人患者中,推荐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初始抗高血压治疗方案。JNC 8 指南推荐,如果存在慢性肾病,应当开始 ACEI 或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线治疗。[71]
一项 meta 分析发现,ACEI 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而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不能改善这些结局。研究发现,ACEI 和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均不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风险。[121]一项 meta 分析显示,在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中,没有一种抗高血压治疗方案能改善生存情况;不过,ACEI 和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单独给药或联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终末期肾病。应当指出,ACEI 和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不应联合使用,因为这可能增加急性肾损伤和高钾血症风险。[120]
糖尿病患者对 β 受体阻滞剂无禁忌,但该药物不是首选药物,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一起使用会增加低血糖风险。[122]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阿托伐他汀 : 中等强度:10-20 mg,口服,每日一次;高强度:40-80mg,口服,每天一次
或
瑞舒伐他汀 : 中等强度:5-10 mg,口服,每日一次;高强度20-40mg,口服,每日1次
或
辛伐他汀 : 中等强度:20-40 mg,口服,每日一次,每天 80 mg 的剂量会增加肌病风险
或
普伐他汀 : 中等强度:40-80mg,口服,每天一次
或
洛伐他汀 : 中等强度:40 mg/天,口服(速释型),分 1-2 次给药
或
氟伐他汀 : 中等强度:40 mg,口服(速释型),每日两次;或 80 mg,口服(缓释型),每日一次
或
匹伐他汀 : 中等强度:2-4 mg,口服,每日一次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AHA) 指南推荐,对于年龄>21 岁、适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成人患者,如果有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ASCVD) 或 LDL-C≥4.9 mmol/L (≥190 mg/dL),应当接受中等剂量或高剂量他汀类药物。如果不存在 ASCVD 或 LDL-C≥4.9 mmol/L (≥190 mg/dL),但预估 10 年 ASCVD 风险≥7.5%,那么也推荐 40 至 75 岁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否则,应当使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78]对于大于75岁的老年患者,指南建议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根据ACC/AHA定义,中剂量他汀可使LDL-C水平降低30%-50%,而高剂量他汀可使LDL-C降低≥50%。
使用他汀类药物和其它降脂药的联合疗法也可以考虑,但是缺乏有关心血管临床结果和安全性的研究,而且并发症风险可能会增加,比如转氨酶升高、肌炎或横纹肌溶解。证据 A
他汀类药物治疗已被证明可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最终心血管疾病结果,包括冠心病、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还具有与降脂无关的有益效果。[1]
妊娠期妇女禁用他汀类药物。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二甲双胍 : 初始每日一次口服500mg(速释型),每周增加500mg/天,最大剂量1000mg,每天两次
为了预防微血管并发症,大多数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应为小于53mM/mol(小于7%),应视个人情况而定。[1]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患者、年龄很小或很大的患者以及合并症患者,可使用宽松一点的血糖控制目标。[1]证据 A
诊断后建议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医学营养疗法和运动的初始治疗。二甲双胍有长时间的安全性记录,成本低,且可能会降低心血管风险。[24]
利拉鲁肽和依帕列净也可能会降低心血管风险,可考虑在长期血糖控制次优且患有已确定 CVD 人群中使用这两种药物降低血糖。[1]
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格列酮类药物应谨慎使用。[110]欧洲已经撤回了罗格列酮的使用。
针对经选择患者组全部患者的治疗推荐
阿司匹林 : 75~162mg口服,每日一次
氯吡格雷 : 每日一次口服75mg
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十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的成年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将阿司匹林治疗作为初级预防。[1]这是指年龄在 50 岁及以上、至少有一个额外的主要危险因素(CVD 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并且没有出血风险的男性或女性。10 年心血管风险<5% 的糖尿病患者不应当开始阿司匹林治疗作为初级预防,因为担心出血风险超过获益。[1]CVD 成人患者应当接受阿司匹林作为次级预防。对于阿司匹林过敏患者,氯吡格雷是一种替代性选择,尽管支持该观点的数据是有限的。[155] [ ] 推荐在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长达 1 年,放置冠脉内支架的患者需接受终身阿司匹林治疗。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阿司匹林不建议用于儿童,因为有瑞氏综合征的风险。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