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 | 时间表 | 可能性 |
---|---|---|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和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s)的性功能副反应。 |
短期 | 中 |
可选治疗包括:换一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例如安非他酮、米氮平或曲唑酮),或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合用西地那非进行增效。[272][273] [ |
||
自伤行为风险 |
短期 | 中 |
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中会出现一过性的自伤风险升高,尤其在剂量快速增加的时候。[84] |
||
抗抑郁药所致非预期的体重增加 |
短期 | 低 |
体重增加在服用米氮平患者中最常见,但服用 SSRI 类药物、文拉法辛,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时也会出现。患者可换用安非他酮。 |
||
抗抑郁药所致激越或过度活跃 |
短期 | 低 |
患者可换用另一种 SSRI 类药物,或者加用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或米氮平。临床医生可考虑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以缓解开始使用 SSRI 类药物时出现的短期激越。 |
||
暴露躁狂相 |
短期 | 低 |
多达五分之一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接着可能会出现躁狂症,从而诊断转变为双相情感障碍;最好的预测因子是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275] 抑郁患者如果患有未被诊断的双相情感障碍,在服用抗抑郁药治疗后,可能转换为纯粹的躁狂相。应当询问患者之前是否曾有躁狂发作(例如,数天或数周的不寻常的精力旺盛、欣快、失眠、活动增加或判断力下降) 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后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的患者,应当由精神科医师进行评估,纯粹的躁狂提示双相障碍的诊断,应当立即停用抗抑郁药,并最好在精神科的指导下开始心境稳定剂的治疗。早期使用心境稳定剂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很重要。[276] |
||
抗抑郁药撤药所致的躁狂发作 |
短期 | 低 |
抗抑郁药撤药所致躁狂或轻躁狂是一个罕见的反应,但可能在所有药物突然撤药、缓慢停药或剂量减量时出现。[277] 症状可能是自限性的,可能会随着再次服用抗抑郁药而减轻,也有可能需要抗躁狂治疗。并不需要心境稳定剂来控制症状。[278] |
||
抗抑郁药撤药综合征 |
短期 | 低 |
该反应往往在服药 6 周以上的患者突然停药后出现,典型的症状包括流感样症状、失眠、恶心、失衡、感觉障碍、过度警觉。 |
||
SSRI 类药物治疗的自杀风险 |
存在差异 | 低 |
服用 SSRI 类药物可能会增加 25 岁以下患者自杀行为的风险,而对 25 岁以上成人患者则降低风险。[60][279][280] |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
BMJ临床实践的持续改进离不开您的帮助和反馈。如果您发现任何功能问题和内容错误,或您对BMJ临床实践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您扫描右侧二维码并根据页面指导填写您的反馈和联系信息*。一旦您的建议在我们核实后被采纳,您将会收到一份小礼品。
如果您有紧急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请您联系我们。
邮箱:bmjchina.support@bmj.com
电话:+86 10 64100686-612
*您的联系信息仅会用于我们与您确认反馈信息和礼品事宜。
BMJ临床实践官方反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