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诊断步骤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未能识别儿童肥胖,导致错过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和其他肥胖相关合并症评估及咨询关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时机。

病史

多数2型糖尿病患儿超重。 具有高风险种族背景的儿童,包括黑人和印度亚洲人更易受肥胖影响患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儿童通常没有,或仅有轻度多尿、夜尿、烦渴症状。 也很少出现体重减低。 但可能出现疲劳、视物模糊或者酵母菌感染。 对于重度肥胖的患儿,应该询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症状,包括白天困乏、打鼾、夜间呼吸暂停达5秒以上。 尽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2型糖尿病中较在1型糖尿病中少见,但由于高糖毒性可致胰岛素缺乏进而导致胰岛 β 细胞功能障碍,因此在2型糖尿病确诊时高达1/3的患儿存在酮中毒,15%的患儿存在酮症。 也可能存在反复的皮肤及泌尿系的感染病史。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可能患有糖尿病。 此外,也应明确其母亲是否有肥胖和妊娠糖尿病的病史。 出生的孩子可能是低体重儿,可能有婴儿期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 推荐应该明确婴儿期的喂养史,因为相比配方奶粉喂养,母乳喂养可以降低约20%儿童肥胖的相对危险度。[42] 对于女孩,应该询问月经史,评估是否患多囊卵巢综合征。

对于大于10岁的,且有超重或肥胖史、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接受过精神治疗或暴露于糖尿病子宫内环境的任何一个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儿童推荐筛查2型糖尿病。[55]

体格检查

全科医师必须在每次随访时计算体重指数 (BMI) 并绘制曲线图,以识别有肥胖风险或者出现肥胖的儿童(即,超出 BMI 表的百分位数)。应在相应年龄、性别、种族的图表上,标注腰围,并把腰围作为评估内脏脂肪分布的指标。大多数 2 型糖尿病患儿的体重指数 (BMI) 和腰围均>85% 。

应对受检儿童进行黑棘皮病的检测,因为该病患者有90%-95%合并有T2DM。 胰岛素抵抗的皮肤表现包括,皮肤较软、色素沉着,大部分沉积于易摩擦部位如腋下及颈部。 但是,黑棘皮病并不是2型糖尿病的特异性表现,也可以在肥胖合并1型糖尿病的儿童中发现。 其他皮肤改变可能包括蜂窝织炎或脓肿。 患者需要检查真菌感染,最频发的部位是阴道和阴茎及皮肤褶皱部位。

青春期状态需要仔细评估,因为青春期前发生2型糖尿病比较罕见,应该警惕1型糖尿病的可能。黑棘皮症[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黑棘皮症来自Jennifer Miller博士 [Citation ends].一个肥胖儿童患黑棘皮病[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一个肥胖儿童患黑棘皮病来自Jennifer Miller博士 [Citation ends].黑棘皮病易出现在颈部褶皱处[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黑棘皮病易出现在颈部褶皱处来自Jennifer Miller博士 [Citation ends].在腋下黑棘皮病[Figure caption and citation for the preceding image starts]: 在腋下黑棘皮病来自Jennifer Miller博士 [Citation ends].

诊断性检查

以下4项检查中的一项,可用来确诊高血糖及做出诊断:

  • 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 mmol/L(126 mg/dL )

  • 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200 mg/dL ) 同时合并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试用葡萄糖剂量为1.75g/kg,最大不超过75g),应用负荷量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200 mg/dL )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48 mmol/mol (6.5%)。

缺乏明确的高血糖症状,应重复测试以明确诊断。

其他检查

在诊断的时候所有的患者需测基线HbA1c, 其提示过去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监测血糖控制水平的较好的指标。 C肽测量值可能会升高,但如果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则有必要待诊断1年后再进行测量。

应该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和锌转运体 8 自身抗体。通常 2 型糖尿病的自身抗体为阴性,但是临床上有 15%-30%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抗体阳性。

在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推荐测量血压,检查空腹血脂、尿白蛋白、眼底。 需要持续监测及治疗并发症。

  • 高血压:每次随访都应该使用合适的袖带测量儿童坐位静息时的血压。[56] 测量的结果应该结合年龄、性别、身高等指标。 在儿童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通常合并高血压。

  • 血脂异常:在诊断后,一旦代谢情况得到了控制,就应该检测空腹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针对脂肪性肝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 10 岁或青春期发病时及之后的每一年应行眼部检查。

  • 糖尿病肾病:对于年龄大于 10 岁或者在青春期的患者,应行尿白蛋白、血肌酐和估算的肌酐清除率检测评估。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