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Best Practice

预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诱因的还是特发性的,是复发的重要决定因素。起始血凝块的范围和位置影响静脉炎后综合征的风险,而静脉炎后综合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后遗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很少影响患者的总体预后。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是否有潜在恶性肿瘤和是否有潜在的内科疾病(如,肝病或慢性肾病)也是主要的预后决定因素。相比于无癌症患者,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较低。死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原因通常是肺栓塞或抗凝治疗引起的大出血。

在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中,抗凝治疗的前3个月,致死性静脉血栓复发率是0.4%,其中病死率为11.3%。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是0.2%,其中病死率为11.3%。抗凝治疗后,致死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率是0.3/100人年,其中病死率为3.6%。[118]

社区队列研究中,60天内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率是25%到30%。急性复发的原因还不清楚,但可能是亚治疗量的抗凝治疗或者患者的依从性低导致的。[119][120]

在一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患者入选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5%的患者在抗凝治疗的前6个月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复发,如果停止抗凝治疗,30%的患者会在初次发作的6个月到5年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复发。[121][122]

相比于没有血栓形成倾向缺陷的患者,有一项或多项缺陷的患者在华法林治疗期间复发率并没有升高。[115]

抗凝治疗导致的有生命危险的大出血的发生率很低。

复发

共识指南建议,所有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都应口服抗凝治疗3个月以预防复发。对于无诱因的或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需要在3个月后再次评估。[98]特发性或无诱因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当考虑给予长期治疗。[123]

接受治疗的无诱因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已报道有大量个体因素和血栓栓塞低复发率有关,如女性、没有严重的血栓形成倾向缺陷(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抗凝血酶缺陷)、超声显示没有残余血栓、[124][125]正常的凝血因子Ⅷ水平、正常的凝血酶以及停止华法林治疗1个月后正常的D-二聚体水平。[126][127]这些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组合,应用于指导治疗的持续时间。[128]

一项研究显示,在无诱因的DVT的女性患者中,有多项发现与DVT的低复发率有关。有不超过以下一项危险因素的女性中,静脉血栓栓塞的复发率很低,包括:年龄小于65岁、BMI小于30、华法林治疗期间正常水平的D-二聚体或者患肢没有静脉血液瘀滞的皮肤改变(即,水肿、红斑、色素沉着)。然而,男性患者没有能区分静脉血栓栓塞复发风险高低的危险因素。[129]其他风险评估模型还有D-二聚体、年龄、性别、激素水平(DASH)以及维也纳预测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并没有被证明有效,也没有被临床常规使用。

使用此内容应接受我们的免责声明